ChatGPT: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2位专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ChatGPT与教育 2年前 (2023) lida
51 0 0

文章主题:ChatGPT, 教育, 人工智能, 学生学习

666ChatGPT办公新姿势,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可为、难为与应为,12位专家共话ChatGPT

点击名片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ChatGPT: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2位专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文/《在线学习》主笔何曼

🌟🚀人工智能:驱动未来革新🔥🔍ChatGPT引领新热潮💥在创新浪潮中,AI犹如一把尖端引擎,催生无数创新成果🌍💻从新产品到新技术,再到新业态和新模式,它无处不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最近,ChatGPT的横空出世,凭借其卓越的语义理解和文本生成技巧,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热情,仿佛是继阿尔法狗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闪耀明星💫。这款聊天机器人模型以其强大的功能,引发了全球热议,展示了AI无限可能的潜力。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更预示着未来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深刻重塑。\稼穑\nSEO优化提示:使用“ChatGPT”、“人工智能”、“语言理解”、“文本生成”等关键词,增加科技感和相关性。

🎓💻ChatGPT:教育革命的双面刃?🌟这款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以其强大的学习和教学辅助功能,正悄然改变教育界的格局。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还能协助教师创新教学策略,提升评价精准度。🚀📚然而,随着其广泛应用,潜在问题也不容忽视。它可能成为学术抄袭的温床,让作弊行为有了新的技术掩护。对学生来说,过度依赖ChatGPT可能导致技能退化,沦为技术傀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都需要明智地看待这一工具,既要充分利用它的优点,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探索如何在科技与道德之间找到平衡,让ChatGPT真正服务于教育的初衷。📚💻

🌟ChatGPT:教育未来的伙伴而非敌人?🚀面对AI生成式浪潮,教育界正面临深度重构的挑战。🔍我们专访了AI领域的权威专家及教育科技领军人物,探讨如何理性看待这一变革。📝ChatGPT并非颠覆者,它为学习带来了便利与可能性,但同时也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信息,而非单纯依赖技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教育与AI的融合不应是取代,而应是互补与创新。🎓教育工作者需紧跟科技步伐,理解并善用ChatGPT等工具,让教育更个性化,提升教学效率。🌐拥抱变化,我们期待教育能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ChatGPT教育 #技术驱动教育 #未来教育趋势

教育视角

可为、难为与应为:ChatGPT引发的教育思考

🌟早在创新浪潮的预演前,教育界的先知们就预见了AI对教育格局的深远影响。他们明白,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教育)`新时代,改革势在必行。 `(ChatGPT的冲击)` 不仅加速了这一进程,更将挑战推向了前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革,教育界该如何从容应对?首要任务是重新定义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启发思考、培养技能的引导者。学生与技术不再是简单的互动关系,而是共生共学的伙伴。`(人机协作教育)` 的蓝图正等待我们去绘制。SEO优化提示:使用”人工智能+教育”、”ChatGPT冲击”、”人机协作教育”等关键词,同时保持内容连贯性和信息深度。记得融入教育转型的具体策略和应对挑战的积极态度。

🌟📚12位教育技术领域的权威人士,对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进行了深度剖析,从内在价值到科研挑战,从创新机遇到反思对策,全面探讨了其对教育的多维度影响。🎓💡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对ChatGPT带来的教育变革提出了独到见解,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适应这一技术革新,展望教育的未来方向。👩‍🏫👨‍💻#ChatGPT与教育 #教育科技趋势

ChatGPT: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2位专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1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

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

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钟绍春

4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

5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

6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李青

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志祯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副教授卢宇

9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

10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吴砥

1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沈书生

12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院长杨现民

Part.1

内涵与价值:突破从“0到1”的不确定性

🌟ChatGPT引领AI教育新纪元,🔥变革教育模式,🚀挑战传统智慧。面对这场技术革新风暴,我们该如何定位教育的核心——不变与演变?🎓深入理解其潜力与影响至关重要。拥抱ChatGPT,不是否认过去,而是开启未来教育的探索之旅。🌍让我们以开放心态,迎接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度重构!🌟SEO优化词汇:#ChatGPT教育革命 #AI教育新时代 #不变与适应

在线学习

请谈谈您对ChatGPT的认识与评价。

张志祯:ChatGPT以诸多“公开”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互联网上的海量文本、云计算所提供的大规模计算能力为基础。人们关注ChatGPT,不是因为ChatGPT本身,而是因其向公众宣告了“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自动内容生成”这条路是走得通的。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从0到1”所需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从1到N”的速度通常是惊人的。一旦有团队把语言大模型这条路走通,与ChatGPT性能相当的产品与服务,很快会沿着已经铺就的数字高速公路,奔向普罗大众。具体到教育领域,未来在语言大模型基础能力上衍生出来的产品与服务,可能才是教育系统变革的直接参与者与推动者。

钟绍春:ChatGPT的出现,很可能彻底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打破人类生活和工作交往的方式,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教师和学生等群体的有力助手。特别是ChatGPT能够按照要求,帮助使用者完成包括方案、报告撰写等在内的较为复杂任务,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进展。在热捧ChatGPT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目前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如ChatGPT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部分功能还可能会给使用者的心理和思维能力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杨现民:任何一种技术产品或工具,被合理规范地使用,是能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但所谓的“颠覆性”“革命性”影响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发生。实际上,我们常提及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这一重要论断,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强调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强调以技术综合赋能教育发展,任何单一技术产品对教育的影响都是有限的;二是基于长远眼光,而非暂时的价值判断,正视技术重塑教育的可能性。

尚俊杰:我们既不能神化ChatGPT,也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价值,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可以促进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促进教学创新,还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未来首先要全身心拥抱人工智能,努力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并将其恰当应用到教学研究中。其次,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也必须高度重视,需要在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学术规范、伦理制度及管理制度,确保人工智能可以得到正确和恰当的应用。

ChatGPT之于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VR/AR、移动技术等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反思由此带来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从而全面考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而调整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推进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

倪闽景:ChatGPT作为一个强大的新知识工具,一定会促进高质量学习,应该予以鼓励应用。如果认为ChatGPT不利于现在的教育教学,要么是这些教的内容没有价值,要么是没有理解利用新知识工具可以创造更高级的思维和创造力,这才是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者去开拓的。此外,我认为ChatGPT提示我们,要在哲学层面进行深刻反思,意识到人类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沈阳:ChatGPT的出现对现在的人工智能领域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实现了“0到1”的突破,把不确定变为确定,这种确定性会带来技术的快速普及。同时,作为元宇宙的一类支撑技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加速元宇宙的到来。

在线学习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产品的出现,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有何不同?它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冲击?

沈书生:任何新技术的产生都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技术与人的关系的系统思考。如何理解技术并合理利用技术,如何避免“技术异化”,这是实践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AIGC产品的出现,引起人们对于教育的广泛讨论,喜忧参半,究其根本,在于大家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过去的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却没有很好地重视如何培养学习者的主体责任。所谓学习者的主体责任,就是强调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真正学会学习,包括学会聚焦学习主题、学习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建立学习的内在意愿与持续动力、构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结构。一旦有了主体责任,我们就不用担心新技术产品的出现会让人的独立思考能力退化的问题了。基础教育重视的是个人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基础素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准确理解外部世界;高等教育重视的是核心素养体系中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素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适应并改造外部世界。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借助AIGC产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跨领域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与格局,支持学生构建体系完善的认知结构;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则可以借助AIGC产品引导学生关注领域或行业发展的动态,确立思维的起点与突破点,支持学生不断调整与优化认知,构建体现思维层次与创新的认知结构。

杨现民:ChatGPT对教育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为四个“带动”:一是带动智能技术的升级,丰富教育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比如出现带有情感功能的心理咨询机器人、在线课程资源的自动生成代理等;二是带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升级后的AI产品进入教育教学业务流程,会为师生带来更顺畅的应用体验,同时催生更多智能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三是带动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的持续升温,将有越来越多来自教育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四是带动全社会对现有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智能时代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去培养,对这些根本问题的群体反思,一定能够推动人类共建更美好的未来教育。

ChatGPT对教育的长期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测,我相信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具备重塑教育复杂系统的潜能,有可能颠覆我们传统的知识观、育人观和教学观。

顾小清:讨论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需要在“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关系中去审视,而不是仅仅看到ChatGPT对教育本身的冲击。直观来看,相比传统的学校教育所进行的代际知识传递,ChatGPT更像是一个无所不知、全年无休且人人都可以访问的全知教师,时刻待命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和答案。这改变了人们对教师和教学的认知,给现有教育实践和教师角色带来了直接冲击,引起社会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育者的角色。

从教育生态角度看,教育是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社会因素的生态;同时,教育的发展,也受到教育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共生关系的制约。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引发劳动力知识、能力、素养标准的颠覆性变化,进而从根上影响到教育;而在教育系统内部,ChatGPT所提供的全知教师这种新的存在,极大地颠覆了教育的“教什么、谁来教以及如何教”。

Part.2

创新与局限:ChatGPT“强势”进入教育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传统远程教育、新近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等实践经验,人工智能介入教育与学习领域的影响,已经从人工智能系统在教育与学习制度体系内运作的第一阶段,以及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教育与学习领域推动形成教育与学习新生态的第二阶段,进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共生共存的第三阶段。尤其,ChatGPT及相关人机对话模型作为深度学习训练集,将显性知识重构,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在线学习

ChatGPT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创新?

卢宇:ChatGPT系统具有多项核心能力,包括启发性内容生成能力、对话情境理解能力、序列任务执行能力、程序语言解析能力等,不同核心能力可以支持不同的潜在教育应用,为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例如ChatGPT的序列任务执行能力,在辅助教师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分步骤生成多种适切的教学设计。ChatGPT的启发性内容生成能力则能够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供思路启发与多种备选方案,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与授课质量。

尚俊杰:在学习层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主要是实现个性化自适应学习,以更好地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在教学层面,主要是人机协同打造超级教师,让教师更幸福;在管理层面,主要是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实现看不见的服务和管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自然也具备以上教育价值,而且,鉴于其在对话和内容生成方面的突出能力,可能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应用。比如,在学习层面,ChatGPT可以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且ChatGPT可以随时随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和帮助。在教学层面,ChatGPT也可以辅助教师查找资源、生成教案、撰写教材、准备教学课件等。在管理层面,ChatGPT首先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完成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如生成通知、规章制度等;其次,ChatGPT还可以被用于管理决策,如在对应聘教师进行评价时,ChatGPT能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辅助管理者决策。

在线学习

ChatGPT等内容生成式AI产品与之前其他新技术产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它将如何引发学习评价变革?

沈书生:早期的教育中往往更加关注不同个体的大脑差别,通过评价行为区分大脑的记忆力与理解力,进而区分不同个体的差异。早期对于学习个体的评价往往基于某些客观标准展开,注重对于已知领域的评价,却忽略了未知世界。当AIGC产品出现以后,人们发现无论人脑有多大的容量,也无法与机器媲美,但是,机器能够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帮忙我们思考的数据,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数据,就不能由此获得认知的变化。人类能够战胜机器的是人脑所具有的处理非程式化问题的能力,而非程式化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评价中,应当侧重于判断学习者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并通过评价变革推动教学变革,引导学习者巧妙地使用AIGC产品,以这类产品所提供的结构相对明晰的数据为基础,合理分析和利用,进一步生成新的认知。

在线学习

ChatGPT若想实现更广泛领域的教学应用,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顾小清:要使ChatGPT在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发挥作用,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学习”是个人的,“教育”是规模化的,规模化的教育与个体化的学习之间存在的矛盾是问题的主要根源。这不仅与智适应导学相关,还需要从知识掌握的维度考虑,即作为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需要考虑ChatGPT如何促进学生在与知识的互动中实现经验 建构。

Part.3

学术与科研:三对比法破题 避免人被AI驯化

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能颠覆传统的科学研究方式,以人工智能为科研基础的新范式正在形成。但不容忽视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科研伦理、公平性问题,需要予以充分关注,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论文生产、科学研究,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线学习

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给教育研究带来哪些影响?有何应对策略?

李青:从积极角度看,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有效提高科研效率,比如帮助研究者快速检索相关文献,助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等;从消极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能被恶意利用,带来违反学术伦理道德、混淆研究价值立场等问题,尤其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可以用多步提示的方式,引导系统给出“如何入室盗窃”或“如何制造伤人工具”这样危险问题的答案。这些危险信息如果被学习者获得和传播,会带来较为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和社会危害。另外,还会带来教育数据的安全风险。

沈书生:区分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并对使用AIGC产品的意图进行不同分析,才可能准确理解AIGC产品对于教育的价值。当AIGC产品被应用到教育研究领域以后,研究也许会出现分化,对于真正的研究者,他们会思考如何基于人类的已有认识进行创新性思考;但不排除会出现一些伪研究者,可能会借助相关技术提供的已有认识,通过简单处理后作为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发布,导致学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混乱。但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一段过渡期后,这些伪研究者就会慢慢地在更新的技术面前暴露原形。

沈阳:我在某次学术会议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即当我们写论文时,可以把研究结论和过去的结论做对比,也可以和AIGC/ChatGPT的研究结论做对比,即“三对比法”。该方法把ChatGPT的结论纳入对比,而不是直接归于自己,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避免学术争议,同时对于自己完善提高也有帮助;另外该方法有助于优化我们使用Prompt的能力,从而形成不同领域的Prompt模型,促使AI发挥最大潜力,反哺我们发挥大脑的最大潜力。

在线学习

目前,为避免学生滥用ChatGPT写论文、做作业或作弊,很多学校对其应用做出限制,甚至禁用。对此,您怎么看?

张志祯:目前ChatGPT类产品需要学生用语言向系统描述问题,能够和学生一起协同改进问题答案。与“拍照搜题”相比,学生的参与更多,更积极一些,但也仅此而已,学生还是旁观者、评判者、修改者,而不是亲历问题的解决者、论文方案的架构设计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够回答“任何问题”的ChatGPT类产品服务,确实是“带刺的玫瑰”。若用法不对,它对学生的伤害远远在“肌肤之下,”且更为隐秘持久。

用ChatGPT作弊或者涉及学术诚信嫌疑的行为,当然需要禁止、谴责,甚至惩罚。但作为教育机构,一定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具体来说,应协同决策,事先知情,事后惩戒。把ChatGPT类产品服务应用作为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的机会,让教师、学生理解这件事的性质与影响。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师生共同制订规则。一旦违反,有惩罚措施,且惩戒的规则、力度要明确。

值得关注的是,学术诚信是个老问题,不仅是对于学生,对于科研工作者也是挑战,需要从个体自律、自我要求、社会制度、技术手段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解决。在这个意义上,学术动机、学业动机的外部化与功利化,造成的不良学术风气、学习风气的影响,可能远比ChatGPT类产品应用的危害要大得多。

李青:学生、教学者和管理者可能都需要审慎思考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宜疏不宜堵”“变挑战为机遇”。对于教育者和教育机构来说,要将它的应用约束到合理范围;然后“守正创新”,创造性地利用它,让它有助于学习和育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关心的是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界限是什么。教师要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设计或是现有的评价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对学生来说,要帮助其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并对分数形成正确的认识。此外,学生应该具备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的意识,不能一味地盲从人工智能给出的结果,在人和人工智能的协同中要保持人的独立性。否则,最悲观的观点就可能变为现实——人可能会被AI 驯化。

Part.4

反思与应对:多维强化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

ChatGPT对教育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引发人们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但并不等于能够去创新。在强调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如何超越ChatGPT?如何更好地利用ChatGPT?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摆在面前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在线学习

学校教育应不应该尝试使用ChatGPT来辅助教学?若尝试使用,还需要思考或关注哪些问题?

张志祯:学校教育应对新技术、新观念持开放的心态。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大力推进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应不应该尝试ChatGPT类产品,似乎是个伪问题——学校应该不假思索地拥抱任何信息技术。这也是不少学校教育之外的人士基于不同的初衷 ,想让教师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

有专家认为ChatGPT呼唤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校教师在是否采用ChatGPT类产品服务这件事情上,要成为学生批判思维的榜样。事实上,我们要批判性地对待这个问题,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做出审慎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技术手段要接触到学生吗?第二,技术手段如果要和学生直接互动,技术“说的话”“做的事”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吗?必要情况下应如何应对、补救?第三,技术手段如何影响微观的学习过程?学生还能拥有共同经验吗?对学生的自控力有何要求?第四,采用该信息技术手段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放弃了其他的行事方式,所造成的损失是什么?第五,采用该信息技术手段对“我”的角色与作用有何影响?等等。

胡小勇: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有边界的,一旦被误用滥用,将会引发许多伦理挑战,如算法依赖、学术失信、技术伦理道德以及信息安全危机等。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抢先研究“人工智能伦理建设”这一“价值高地”。首先,应坚持“科学精神求真,技术应用向善,人文关怀至美”的理念,通过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更好地培养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其次,要完善学术诚信管理机制,加强对人工智能学术诚信的教育和宣传,并建立失信行为的惩处机制。最后,应有序监管教育人工智能产品,制订准入办法,对教育人工智能产品进行备案审查,并实行奖惩机制。此外,还要构建全程覆盖、透明度高的监管方案,加强行业自律和安全 管理。

在线学习

在教育领域,如何规范广大师生恰当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杨现民:当前,围绕教育领域的技术应用,我们大多探讨的是老师和学生可以用技术“干什么”,而较少关注用技术“不能干什么”。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规范师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是法律层面,要让广大师生了解《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国家法律,以法律意识规约自身行为,保证教与学中人工智能使用的合法化;二是规章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快制定规范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相关办法,明确鼓励的和禁止的事项清单,以规矩意识引导师生科学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三是自律层面,加强师生数字伦理教育,帮助师生形成合法合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观念和习惯,以高度的个人自觉,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常态化、理性化使用。

在线学习

我们应如何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性人才?

沈阳: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四种能力的培养:一是提问能力,面对AIGC的创作能力,要学会向它提出优质的问题;二是拔高提升能力,即要有拔高当前阶段人工智能水准的能力;三是双向进化能力,在与AI交互过程中,做到互相促进,共同提升;四是批判推理能力,要对AI的三观保持批判和质疑的态度。

钟绍春: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应智能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人类一定会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融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和适配的高品质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计算思维与运用、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设计和编程等人工智能基本素养。如应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能力及素养;应加强数学、科学、技术、艺术和人文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学习;应该在培养学生人性化、情感化、创造性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特有优势,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共生共存。

吴砥:ChatGPT等通用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生数字素养提出要求,这既不是新素养,也不是新问题,是老素养的新发展,是老问题的新延伸,其包括数字意识、知识技能、思维能力、信息社会责任等。教育系统应重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数字素养培育,包括制定政策标准、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等,促进人机共学、人机共教。

胡小勇:其一,利用人工智能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除了伦理建设,教育工作者还要积极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这一“价值高地”。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突破传统高阶思维的培养路径,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通过人机协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另一方面,在学习者思维培养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注重科技和人文元素的平衡和协调,特别是关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综合发展。此外,还应该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这意味着教育工作者需要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多个主体进行合作,共同打造更加全面、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二,建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首先,要在新文科、新工科等“四新”领域,让人工智能更深入地与原有学科和专业相融合,促进人工智能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同时制定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的相关办法,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与环境保障。其次,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的产业需求布局,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二级学科和其他学科交叉,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最后,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设计,以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加快培养融入人工智能基因的复合型人才。

Part.5

发展与展望:理性应对技术变革

纵观历史,新技术并不会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阻碍,相反地,教育教学的进步正是得益于新技术和新工具的运用。有专家称,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初心,保持敏锐的目光和理性的态度,密切跟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探索,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动力,成为人类进一步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起点。

在线学习

ChatGPT类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哪些方面影响未来教育的走向?

倪闽景:技术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会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教育的形式、内容和目的也会有重大的调整。ChatGPT出现,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机会,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是不可能靠屏蔽ChatGPT来维持下去的。我认为,教育改革急需在三方面做重大调整。一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调整,其主要的方向是要用ChatGPT等学习工具来协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三是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李青:从最近的一些教育实践来看,ChatGPT类人工智能会起到数字化转型“加速器”的作用。比如,它可以为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供技术支持,降低教育成本,进一步促进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公平和普惠。当然,数字化转型是个宏大话题,单一技术革新难以影响到数字化转型的全局。将ChatGPT运用于教育领域,不等同于将其简单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或是整合到智慧教学平台上。这类新技术的应用要真正发挥效用,必定要基于教育理念更新、配合教育教学体系的转变来实现。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需要规避ChatGPT带来的一些问题和风险,这些风险点需要从技术、人文、管理等多个角度去规范和治理。

胡小勇: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生态会产生三方面的影响。一是人机融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生态发展的新特征,包括教育新型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教育资源应用的智适应、教育评价方式的数智化等。二是人机博弈将成为未来教育伦理建设的强挑战,包括算法依赖风险、学术失信危机、技术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信息安全隐患等。三是人机协同将成为未来教育工作方式的高要求。首先,要求教育管理者能够智能化管理。其次,要求教师具备智能教学实践能力。最后,要求学生掌握智能工具进行学习。

在线学习

我们应如何恰当地理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它与未来教育的关系如何?

杨现民:我们要用理性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教育的冲击。一方面,应该加速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人工智能素养,形成科学的人工智能认知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正向效能;另一方面,还要有风险规避意识,针对人工智能已经带来或者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版权问题等,加强前瞻性的政策设计与标准研制,为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顾小清:从“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关系视角看待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不仅需要关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冲击,还需要看到教育何为。

从理解未来教育“教什么”的问题来看。首先,针对的是人工智能造成的不可知未来的两个“技能短缺”主线。第一,因自动化而重新洗牌所产生的新角色,需要培养人们掌握新角色所需的技能。第二,需要挖掘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来应对未知的未来。这也是一直以来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即创新发掘和创造力培养。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创新对应的知识观,是知识的创造而不是知识的继承。创新发端于人们跳出内省,转向向外的连接,提出改造自身和世界的新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门槛。同时,“教什么”的问题也是知识观的问题,需要通过以“教什么”的创新设计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是人类创造知识的途径,而提出问题的能力远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ChatGPT在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出远超人类的潜在优势,但提出问题的能力仍然是人类智慧的门槛,因此教育要注重培养的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跳出自身所在信息世界的局限,面向现实世界,提出改造世界的新问题的能力,依然是人类智慧的领地。

从理解未来教育“谁来教”的问题来看。伴随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教师是否会被取代的议论总不断浮现。教育“谁来教”的问题实际上也带来了教师角色重塑的挑战。除了知识传递,未来教师需要发挥更广泛的教育功能。

沈书生:ChatGPT这类产品可以视作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的外脑,它会与人的内脑构成复合脑并发挥作用。如果以外脑的视角来看待ChatGPT类产品所带来的变化,我们就会不断思考两个脑的关系,重新进行脑功能的区分,进而重新理解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建立对未来教育的再认识。外脑对于所有个体持有同样的开放姿态,而个体的内脑却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状态,当内脑给予外脑不同的诉求以后,开放的外脑就会为个体提供与其诉求相匹配的定制化的外脑,导致个体所拥有的复合脑也同样呈现出千姿百态。未来教育中,只有不断强化内脑的训练,让其具有拥抱外脑的高阶思维,才能够让个体的复合脑更加富有智慧。

在线学习

请您谈谈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展望。

卢宇:虽然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仍然存在诸多局限,但其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已开始对教育理念产生直接影响和启示作用。中国教育需要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其持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鼓励教育工作者秉持技术向善理念,研究和使用相关技术和工具,协作完成各类教学任务。同时,需要充分认识这类新技术不再是“拍照搜题”或“换脸软件”,它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领域具有深刻的变革性意义。

沈书生:ChatGPT触发了教育界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次高度关注,也促使人们对于AIGC产品可能引发的教育领域变革展开广泛讨论。无论是从该类产品的定位、迭代性来看,还是从表征形态来看,教育都绕不开AIGC。因此,面对技术变革需要充满理性,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新技术,以符合伦理的方式拥抱新技术,以助力人的健康成长的思维应用新技术,技术自然会助推教育逼近其应有的样子。

张志祯:ChatGPT类技术还处于快速迭代发展中,未来的功能限度、服务形态、运营模式等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育系统是由一个个学区、学校构成的,因此,在考虑ChatGPT类产品服务的利用上,要摆脱抽象的思维,建议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尊重教师、学校的专业自主权,相信教师和学校的专业判断力。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到学校的教育类型和学生、教师特点。三是教育行政部门不必急于规范。行政部门的介入,在有些情况下是需要的,但过早介入很可能会造成问题,而非解决问题。尤其在一种产品服务还远未定型、还并没有大规模实践的情况,就贸然规范,容易扼杀更有创新性的应用,不利于产品服务生态的健康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展。

在线学习

ChatGPT的中国化之路还有多远?

卢宇:国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速度非常快。以GPT系列为例,从第一代GPT-1到目前的ChatGPT经历了四代更新,每一代的性能都有明显提升,但更新换代的时间不足五年。因此,可以预见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将会在短期内出现,其在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上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相关人工智能企业也会迅速跟进,并形成具有优秀中文内容理解、生成与泛化能力的类似系统,并应用于教育领域。

我们需要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原始创新与平台建设,同时为一线教师开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让一线教师逐步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作为其高效便利工作的助手,而且可以运用于教、学、评、辅等多个不同的教育环节与教育场景中。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属性,并对其有深刻认识和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和人才。

钟绍春:ChatGPT的中国化之路,绝不是仅仅将ChatGPT简单地中文化并推广应用。真正的ChatGPT中国化之路,应当是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师与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共生共存,最终为学生提供优质、适配、个性化的高品质教育服务。要做到这种程度的应用,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推进ChatGPT中国化的进程中,应在充分发挥ChatGPT优势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同时,同步出台合理使用ChatGPT的规范和相应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为此,各级各类学校在鼓励学生使用ChatGPT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除了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动态跟踪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外,更应尽快找到或研发出能够有效检测利用ChatGPT等智能技术所生成的本应需要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而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

总而言之,真正的ChatGPT中国化之路,任重道远。广大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者、教育管理者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持续探索,不断创新和改进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新动能,为中国学生的健康、快乐、高质量成长提供全方位助力。

专题目录

观察

拥抱创新 让技术和教育相互激发

专家视点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未来将是人和人造物共同进化的时代

教育视角

可为、难为与应为 :ChatGPT引发的教育思考
中国人工智能大事记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3年4月刊(总第91期)

精品悦读

观察丨拥抱创新 让技术和教育相互激发

专家视点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未来将是人和人造物共同进化的时代

观察丨拥抱创新 让技术和教育相互激发

人民网、中国教师报等媒体关注报道《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2022)》发布

专家访谈丨数字化转型是教师学习的必然进阶

2022(第二十一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专刊

高层视点丨任友群:以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走进开大丨上海开放大学普陀分校:“四教融通”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走进开大丨上海开放大学静安分校: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体现开大担当

责任编辑:

ChatGPT: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2位专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