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ChatGPT与教育 2年前 (2023) lida
50 0 0

文章主题:

666ChatGPT办公新姿势,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李政涛教授认为,不管什么本领,都意味着教师亟在和ChatGPT的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绝处逢生”,才可能稳如泰山。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李政涛专栏】

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

创作者|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01/

如何定位ChatGPT的性质?

如何定位ChatGPT的性质?ChatGPT就是一个能够与人类对话的“聊天机器人”。在它出现之前,也有其他的“聊天机器人”。但是,过去的“聊天机器人”所承担的角色更多是信息的筛选者和搬运者。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的角色变了。

首先,它是分析者,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其次,它是生成者,有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不仅能生成摘要、童话故事、教学方案、科研论文,还能生成场景,非常了不得。正因为它是生成者,所以也具备了创造者的角色。

因此有人说,ChatGPT让人工智能有了新的升级换代,从分析式的机器人走向了生成式、创造式的机器人。

02/

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

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对此,一般人都会想到危机或者威胁,特别是对很多职业带来的危机;ChatGPT成为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

当然,除了危机之外,一定也有机遇。在我看来,当下把握机遇更加重要。

ChatGPT带给教育五个机遇:

第一,这是一次重构人与机器关系的机遇

首先,ChatGPT的横空出世,带来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改变。

变化1:人机关系性质的迭代升级

过去,人工智能可能只是被当作工具来看待。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不只是工具,也是人类对话的伙伴。

变化2:人类成为ChatGPT教育对象的同时,机器也需要受教育

未来,ChatGPT有可能成为人类教育的对象。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未来人类通过编程等方式,对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改变,让其正向助推,而不是阻碍、异化、扭曲人的成长发展。

这可能带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大转向,即让机器受教育。其中,首要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伦理教育,让机器不仅成为人类文明的推进者,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变化3:让我们重新理解“人”

什么叫人?何以为人?过去,我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是以兽性、神性为参照物,在人与动物、人与神的比较中展开和理解的。

如今在智能时代,机器成为理解人性、洞察生命的新的参照系。在人与机器的不断比较中,我们重新理解“人是什么”,包括机器人是人吗?聊天机器人是人吗?将来会越来越强大的机器人,它究竟是什么?

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一个古老但常新的问题再次浮现:人是谁?以及人为什么活着?是机器像人一样活着,还是人像机器一样活着?这些问题都是新的问题。

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有了ChatGPT以后又重新凸显,让我们重新思考。

第二,这是一次推动人类自我进化的机遇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确实引发人们对未来智能反向退化的担忧。🤖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不禁怀疑,过度依赖自动化和算法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是否可能逐渐失去活力,陷入一种”智能过剩病”?🧠曾经,科幻小说中的设想如今正悄然成真:智能设备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我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面对这种潜在威胁,人类智能的适应性和自我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科技进步会直接导致脑萎缩,而是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对自身认知能力的关注和锻炼。📚定期进行脑力活动,如阅读、学习新知识,以及保持社交互动,都是防止智力退化的有效策略。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同时也不忘守护我们宝贵的智慧之源。🧠🚀

由于人类智能对人工智能的频繁使用,甚至过度使用,不知不觉间,替代将变成宠溺。我们人类可能成为被机器溺爱的孩童,习惯于被人工智能娇生惯养,沉溺于机器营造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难以自拔。这将造成人类自身智能的废弛和荒漠化;在越来越强势的人工智能面前,人类成为长不大的儿童。不是身体长不大,是智能意义上的长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ChatGPT引发的最大危机,不是职业,而是人本身。

而化解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创造性地实现一种转化:把人机对话的过程,变成人类生命自我超越、自我进化的过程。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根本的出路。

第三,这是一次打破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的机遇

以往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总有一个惯性思路:一旦有新的技术出来,马上就会想到“替代”,比如各种职业会被替代。所以,我们弥漫着浓重的“替代焦虑”。

“替代焦虑”背后,其实是替代思维,根源是二元对立式的思维习惯,即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人与机器对立起来,触目所及的自然是“竞争””对抗”和“冲突”,结果把二者变成了“谁替代谁”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这需要我们跳出已有的思维,换一个思路:借助ChatGPT,探索并创造人机之间相互激荡、相互超越的新格局,而不是相互替代。

这带来了新目标,即通过人机之间的“双向奔赴”,实现“双向超越”;也带来了新思维,即从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

关键在于,要让人机关系从“此消彼长”到“共生共长”,从“单向进化”到“双向进化”,从“单向超越”到“双向超越”,形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你追我赶”的共生格局。

第四,这是一次理解人师存在价值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因为不仅有人师,还有“机师”。事实上,“机师”早就已经出现了。

尽管教师不可能被ChatGPT这样的“机师”所替代,但人师的部分角色、职能或作用,如设计课程、知识搜索、课堂模拟、语言翻译,作业测评等,将被“机师”所代替。

接下来,人师要干什么?就是要做只有人师才能做的事情,发挥人师才有的所能,包括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意义、思维与情感、意志与勇气、奋斗与进取、反思与自省、创造与创新。

以理想信念为例,只有人才有理想。现在ChatGPT的创造过程,恰恰是人类理想在技术时代里的产物。机器没有理想,如果有的话,将是人类赋予它的。

第五,这是一次促进教师能力重塑的机遇

虽然大家认定,教师职业本身不会被ChatGPT取代,但并不表明所有教师都会安然无恙。

🌟未来的职场风云变幻,体力与智力的结合将决定谁是真正的赢家。曾经被视为”高危”群体的体力劳动者们,正面临一场深度转型的挑战。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取代并非唯一的出路,适应和升级才是关键。他们需要拥抱教育科技,提升核心素养,以知识和智慧去引领未来,而非简单地被时代淘汰。🌟

未来的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就要在怎么避免被机器淘汰的意义上,去做研修,去推动教师成长。

03/

直面ChatGPT,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

那么,在ChatGPT的步步紧逼下,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才能绝地反击、“绝处逢生”?

第一大本领:善于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

哲学家马丁·布伯曾在《我与你》中提出,世界的本质是关系,而对话是最好的关系体现方式。

🌟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教育中,对话模式将迈向多元化与深度。🎓ChatGPT的融入,无疑将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三方互动”盛宴——学生与AI的直接交流(双边互动),教师与AI的协作探讨(师机合作),甚至师生之间通过AI辅助的双向沟通(多边互动)。🌍无论是”生机对话”的探索新知,还是”师机-生对话”的深度辅导,都将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学效率。🌐别忘了,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人与人的交流,ChatGPT只是这场革新中的催化剂,让对话更加生动,知识传递更无缝。🎓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对话都有育人价值。如何让人机时代的对话具有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呢?

🌟教育新视角:探索人机对话的隐形智慧✨让学生们不仅熟练掌握技术工具背后的逻辑,还能巧妙地与机器互动,这是一条独特且富有深度的学习之旅。通过人机对话的实践,他们将获得独一无二的学习体验,深化对技术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情感共鸣。在人机交流中,孩子们将学会如何高效学习,同时也能锻炼批判性思考和审美眼光。这样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他们在未来世界中自如应对,全面发展。🌍

🌟教育创新新视角:教师引领,智慧转型💡在当今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们巧妙地融合了人工智能(AI)的力量,通过精心设计的“人机对话”,为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他们以教育者的敏感和洞察,引导课堂上的这一互动过程,实现了育人价值的独特升华。🌱通过巧妙干预和引导,教师将AI的人性化应用转化为教育策略,让机器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成为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伙伴。📚💻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也让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人机对话、育人价值、教学设计

第二大本领:善于选择并且教会只有人师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

🌟💡探讨价值与关键,ChatGPT开启新维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何为最具深度的知识?又是什么技能能引领潮流?ChatGPT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挑战。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里程碑,更是衡量标准的新坐标。🚀🌍不论是学术研究、职业发展,还是日常思考,ChatGPT都在悄然重塑我们的认知边界。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AI巨头如何以其强大的能力,重新定义价值与能力的真谛。📝💻

比如,以ChatGPT作为新尺度和新标杆来思考,什么知识和能力可以不用教了?

我们得到以下基本准则:

凡是人工智能擅长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凡是人工智能不擅长或者无能为力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多教或重点教。

记忆型、计算解题型、考试训练型的知识与技能不用教了。ChatGPT是考试训练的天敌,最擅长记忆和计算,在它面前,那些牺牲了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换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堪一击。

因此,未来的教师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向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或不能替代的知识和能力,如价值观、高阶思维,好奇心、想象力与审美力等。

这预示着,当下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同样需要以ChatGPT为新视角和新准绳,重新加以解读、设计、实施和评估。

它也着重提醒我们,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培育,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与尊严;

更加注重改变思维与提升思维,包括批判思维、创造思维,以及编程思维、模块思维等智能时代最需要的思维能力;

更加注重情感的学习,机器可以模拟情感的各种表达方式,但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真实的情感世界;

更加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机器永远不会疲惫,从来不会真实地感受到挫折沮丧和绝望,然而,这反而是人生的常态,为此特别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第三大本领:善于与作为“机师”的ChatGPT协同育人

今天,人师与“机师”共同进课堂、同上一节课,已经成为现实。人类课堂自此变成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位一体式课堂。

由此,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要求:要有和ChatGPT协同育人的能力,即“人机协同育人力”。

这种协同,不再只是人与工具的协同,而是两类智能的协同,是两类主体或两类人的协同:人与机器人的协同。这种协同的交互性、生成性及其复杂性亘古未有,对于教师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育人的最高境界是在协同中融合。在实质上的协同育人共同体里,人师如何主动展现并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育人能力,同时牵引或带动“机师”协同育人的能力,都是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新本领。

而不管什么本领,都意味着教师亟在和 ChatGPT的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绝处逢生”,才可能稳如泰山。

来源|教育信息化100人,“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優教育。

ChatGPT将让传统教育的优势荡然无存!

作者|硅谷学霸jolin

硅谷学霸Jolin
,赞 3948
硅谷学霸Jolin
,赞 10万+
硅谷学霸Jolin
,赞 2287
硅谷学霸Jolin
,赞 2143
硅谷学霸Jolin
,赞 732
硅谷学霸Jolin
,赞 3273
硅谷学霸Jolin
,赞 1250
硅谷学霸Jolin
,赞 9105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张治:ChatGPT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

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不看手机,你能想到几个人的手机号码?我猜你可能只能想到五个人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大脑非常节能,只要有工具可以替代,它就不会再做同样的事情。这是脑科学的一个基本的原理。

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对于ChatGPT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一是脑科学,二是知识观。

01/

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危机

关于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危机,其实已经有很多人探讨过,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第一,知识不再有用。

人们不再崇拜知识,觉得它太容易被得到,解决方案也不难找,因此认为它不再有用。

第二,教育工具失效。

我们所使用的教育工具正在失效,包括写论文、做习题等评价工具。从孔子时代到今时今日,教育人所发明的教育工具可能会慢慢失效。

第三,能力模型迷茫。我们不知道未来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也不知道他们将如何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过去认为的听、说、读、写、推理、运算、想象等能力是否还将有用?这些能力模型的重要性会不会不如之前?

第四,教育信仰危机。我们能不能通过大脑的进化把知识和智慧在下一代复制出来?现在看来,这是做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于教育一直有一种非常神圣的信仰。教育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区别于其它一切生物的根本标志。如果ChatGPT能够促进人的代际传递,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于教育将不再崇拜,下一代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够得到这些知识。当下一代人能够便捷得到这些能力、这些方法、这些智慧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恐慌。

01/

ChatGPT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

ChatGPT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包括两个方面。

底层逻辑一:脑科学的逻辑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一切问题都基于人脑,如果没有人脑作为基础,我们所讨论的智慧教育都是空谈。人脑是智慧的物质和生理基础,神经细胞的关联,突触连接,代表智慧的层次。目前大脑有200亿个神经细胞,这意味着它可以产生非常庞大的数据突触量。不过,大脑很多部分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大脑有一种能效模式,即只会对重要的做出反应,不重要的就不会去做,这是一种节能模式,也就是说大脑会自动判断知识的重要性。

然而,领域知识是智慧的知识基础,撇开知识谈智慧是空谈,知识是一定被需要的。

另外,思维方式是智慧的算法基础。如果把大脑的神经计算看作是计算机的一种算法,就像是既要有算理算法,又要有基础数据,所以思维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走捷径的大脑贪恋多巴胺,ChatGPT将会强化Google效应。多巴胺效应是指脑内化学物质多巴胺的作用使人们感觉到愉悦、奖励或满足的状态。当人们做出某个行为后,大脑会释放多巴胺,提高我们对该行为的满足感,使我们倾向于重复这个行为。多巴胺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偷懒可以释放很多的多巴胺,所以大脑的生理本质意味着我们对ChatGPT是没有抵抗力的。

知识建构的过程会生成大量的突触连接,而随手可得的答案将迎合大脑的走捷径特征。大脑在进化的过程当中,为了减少热量消耗,最高效率处理问题,人类本能地会思考怎么“节能”。走捷径会分泌多巴胺,将会强化大脑的偷懒行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心理学领域也已有所证实。既然Google能找到,我干嘛要记住?这些走捷径的刺激产生的多巴胺将最终影响大脑的发育,最终导致知识空转。我们要避免Google效应。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如果我们避免了Google效应,如何使人得到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发展人的核心就是要在新的工具平台建构新智商。

新智慧观认为,ChatGPT会垫高人类群体的智慧台阶。本来我们处于一楼,突然之间不用爬楼就能到达二楼,在这种情况下,智商的台阶被垫高了,从而加快人脑和人工智能的合成智商。就像战士会穿上外骨骼,赋能自然人的体能。人工智能本身不能替代人或打败人,但是善于与人工智能合作的人将打败自然人。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的智商,而人机协同的智商可以大大超越纯生物人的智商,那么我们会选择哪一个?我相信绝大部分的教育人都会选择后者。这是教育范式重构、流程再造的逻辑起点。

底层逻辑二:知识观的演变逻辑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第一,知识的记录。通过大脑的加工,人类将对于自然界的认知记录下来,如甲骨文、青铜器、造纸及印刷术等,这些解决了知识的记录问题。知识的记录实质上是将人类的思考变成凝固的美丽。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第二,知识的传播。知识的传播是教育的发端,从最初的私塾,到第一代学校,到第二代学校,到第三代学校,再到互联网,学校进化的本质是因为教育的需要。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所有人类的教育社会活动就是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个体层次的智慧提升。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第三,知识的表达。技术促进知识的表达,文字、图片、视频等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的表达,算法、ChatGPT、元宇宙等也是知识的表达。我们发现,知识表达的逻辑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对于知识的观念就产生扭转,ChatGPT让我们知道知识在计算机内部是可以被计算并生成表达出来的。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ChatGPT体现了硅基生命和硅基智慧的诞生,这个过程中没有碳,只有硅。从知识的数字化到知识的计算化,从检索时代到转化器时代,ChatGPT将这个过程变成了现实。大家过去认为强人工智能时代离我们还很远,但现在突然发现已经快要到来了。

因此,当知识可以被计算,我们的知识观也发生改变了。这个计算并不是通过人脑来计算的,而是通过计算机来计算。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当知识或解决方案唾手可得时,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去记忆呢?ChatGPT的便捷性将让人们轻视知识。

有人认为我们是该大幅度减少知识的获取,特别是通过记忆获取知识,也有人认为大脑对知识的获取是发展更高级智慧的基础,是促进神经元之间突触广泛连接的过程,只有足够多的突触才能催生更强大的智慧。知识的记忆虽然艰苦而枯燥,但是一旦形成,可以大幅度提升大脑机械反应的速度,而不是什么都依赖检索临时建构,从而提升脑的智慧。

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大量的以传递知识为核心的教育确实应该转变。过去我们之所以认为基础教育是枯燥的,是因为把训练当成了目标,而不是把提升肌肉的力量、提升思维的品质、提升我们的智慧作为目标,所以孩子们才会讨厌学习。知识量的扩张不再重要,但是促进神经元连接的元认知、根知识又在哪里呢?

所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需要我们重新认知,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也需要我们去反思,包括逻辑、推理、想象。可能未来想象会比推理更重要,因为推理可以由机器完成。我们逐渐从有目标的教育结果转向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将推动教育哲学的转变。

我们从知识计算走向了计算教育学。

传统教育是训练系统,同时也是一个观念建构过程,知识获取过程就像锻炼肌肉的沙袋,就像观念架构的支架,沙袋和支架都不是目的,但沙袋和支架都必不可少。智慧不会凭空生成,智慧也不会脱离领域知识而存在。脱离领域知识谈空泛的智慧没有意义。锤多少沙袋最合适,什么样的支架最合适,不同人所需要的沙袋或支架是否不同,是一个计算教育学的模型。我们过去把沙袋或支架当成教育的目的,把操练当成教育的全部,这样的教育必须转变。

计算的背后是教育学的学习策略模型和教学策略模型,再加上知识图谱,最终构成了下一代智慧教育的内核。这也就是现在被广泛提到的教育智能体,教育智能体意味着我们人类社会需要精准的计算,同时还需要个性的计算。所以,ChatGPT现在是通用人工智能,一定在某个时代会发展成ChatGPT in Education,或者ChatGPT in Medicine,这样的时代将会到来。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从实验教育学到融合教育学,再到计算教育学,整个历程经历了100年的时间。而脑科学和计算教育学的结合才是最有想象力的。

教育评价的改变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当普通的逻辑推理、分析、综合能力突然因为ChatGPT工具而快速拥有的时候,我们该发展什么样的能力?思维方式的多元性将决定人类智慧的多样性,我们要培养和创造更多样的思维,而不是试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发展新的评价工具、评价方式,也必须发展新的评价理论和哲学。

那些通过ChatGPT可以轻松找到完美答案的考试将逐渐被人们抛弃,价值观、思维方式、同理心、创造力、合作精神,这些二十一世纪技能的评价才能引导教育走出当下教育的“马粪效应”。“马粪效应”就是现在我们对于教育的困扰,包括ChatGPT对于教育的挑战,当一个新的智慧产生时候,当一个新的工具平台产生的时候,或许就可以帮助我们的教育人走出“马粪效应”。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我们要加快教育大脑的构建。

因为目前的ChatGPT是用通用智能,而我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追寻与通用智能是不一致的。比如,我们希望把知识当成训练学生思维方式的工具,而ChatGPT更多的是一种知识表达,所提供的是答案空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于ChatGPT来构建教育大脑将会非常迫切,未来专门领域的人工智能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03/

ChatGPT给教育的五点建议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颠覆,大水已经没过了膝盖。一方面,上图中绿色的部分将在未来的20-30年被颠覆,与此相关的职业必然会消失,这毋庸置疑。既然如此,我们与其抗争,不如顺应。但另一方面,Science/AI design等高阶智能更有创造力,更有想象,具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大有可为的。所以我想谈五点建议。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第一,要重新认识人机协同智商,在新平台重塑教育坐标。

第二,要增加实践性课程,强调person in loop的学习活动。

也就是说,让更多的人卷入到人工智能之中。如果我们将来发展的更多教育策略或者手段,都是人可以跟人工智能并行的,那么人就没有了价值。所以只有人处于闭环之中,这样的技术、这样的课程才是有价值的。

第三,要更多设计脚手架而不是沙袋,支撑个性化和效率。

第四,要回应谁的知识更重要的问题。哲学上有两个命题:什么知识最重要?谁的知识更重要?“谁的知识更重要”这一命题才是我们未来更需要去思考的。

第五,要创造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学得更多。因为只有思维品质的多元性,才能够让人的智商、人的智慧呈现多样化,多样化才能够使得群智合作成为可能。

最后我想说,教育哲学将因此而得到重生。

每一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工具和文明,人类就是使用不断进化的工具才不断进化。ChatGPT把传统教育“逼入墙角”,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而是要创造新的教育,推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ChatGPT驱动教育的革命性重塑,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怎么管等都将发生深刻改变,但愿这场改变能加速人类文明向着求真、向善、唯美、创新的方向前进。

ChatGPT会像汽车一样成为通用工具,但是车子会把人载向不同的远方、领略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因此我们对于ChatGPT是一种拥抱的态度,是一种欢迎的态度,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来源|教育信息化100人,“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優教育。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延伸阅读:

李政涛:新时代教师应锤炼的六个新基本功

李政涛:从 “课例研究”到 “作例研究”——推进教学变革的新路径

李政涛:通往“未来学校”的四种范式

李政涛:学校变革,是思维方式的变革

李政涛:什么是“五育融合”,怎么做到“五育融合”

李政涛:“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还是“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

李政涛:教师教育过程中,最应该给予教师什么?

李政涛: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李政涛:教师发展的“后50里路”在哪里?

李政涛: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

叶澜:教师对专业发展太看重,但对“全人发展”却严重忽视

窦桂梅:面对教育,校长、老师、家长需要怎样的成长

郑英:教师如何避开成长的暗礁

深度调查:遍地开花的名师工作室,在教师成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教师怎样通过名师工作室收获成长?

优秀教师成长的6个顺序,很多教师都搞反了!

ChatGPT爆火,人工智能时代谁是最大的赢家?可能对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会给教师带来哪些帮助?

教育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

CHatGPT将让传统教育荡然无存!教师能被ChatGPT取代吗?

陈老宇:智能聊天机器人是人类的最新刚需

开学了,替家长向ChatGPT问了10个问题……

教育面临ChatGPT挑战?中小学教师ChatGPT的23种用法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人工智能来袭,教师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存异求同,引领未来教育转型?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