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挑战下,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行动?大模型竞赛一触即发!」
文章主题:ChatGPT, AIGC, 互联网科技企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元宇宙日爆
又一家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追赶ChatGPT了。
🌟🚀腾讯科技巨头加速布局未来!🔥💥在最近的博鳌亚洲论坛盛会上,行业领军人物汤道生透露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腾讯已深度涉足AI创新研发,特别是针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大模型技术的前沿探索。💡🌈正如ChatGPT掀起的革命性浪潮,腾讯也正孕育着一款能与之匹敌的对话机器人,引领全新的交互体验。🔥💥期待这场科技盛宴带给我们更多创新突破和智慧火花!🏆💡
🎉中国科技巨头们仿佛在一夜之间集体苏醒!🔥随着ChatGPT的震撼登场,百度、华为与腾讯等巨擘纷纷展现出新的活力。不仅仅是业界领军者,就连投资者和创新创业者也紧随其后,掀起一股强劲的创新热潮。🌍不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市场布局,都展现出中国互联网科技的独特风采和全球竞争力。🌟SEO优化提示:#ChatGPT引领# #中国科技崛起# #互联网巨头行动
🔥【科技巨头纷纷入局】🌟3月19日,创新工场掌门人李开复在社交平台火速发布消息,他正倾力打造中文版ChatGPT的超级项目——“Project AI 2.0”,这无疑点燃了创业激情的烽火。👀不止李总,美团大将王慧文、阿里高管贾扬清、搜狗创始人王小川以及京东领军人物周伯文,纷纷亲自披挂上阵,投身于这场人工智能模型的激战中。🔥ChatGPT热潮席卷全球,各路大佬的加入无疑为这个领域注入了更强活力。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技术驱动创新的理念,引领行业风向。🚀无论是初创公司的梦想火花,还是巨头们的战略布局,都在这个春天加速交汇,共同塑造未来科技的新篇章。记得关注,一起见证这场人工智能革命的精彩瞬间!🌟
🌟”AI热潮催生创新浪潮:海量初创企业在第一季度汹涌入门,纷纷将’人工智能’纳入业务范畴,标志着该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热度。人才需求随之激增,正如网络安全大牛周鸿祎所言,一人引领潮流,万人竞渡独木桥。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也是商业智慧的体现。🚀”
🌟🚀资本与需求交织,AI领域的新篇章正在上演!🔍OpenAI的先发优势,带动了自然语言模型的革新风暴,让业内惊叹其技术领先。相比之下,国内企业还在奋力追赶,ChatGPT型产品尚处摸索阶段,无法满足各行各业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多元化需求。💡中国,虽有雄心壮志,但在这一轮AI竞赛中,如何打破僵局,提供行业认可的ChatGPT式解决方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挑战。🏆未来,期待更多创新力量崛起,共同塑造AI时代的辉煌!🌟
🌟🚀对于那些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展拳脚的企业家们,比如腾讯和李开复团队,你们是否还在为是否及时加入大模型的竞赛而犹豫不决呢?🤔💡百度的李彦宏已经给出了他的见解,他说,长期的应用实践才是王道。然而,我们必须明白,真正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其实隐藏在基础架构的底层。🔍💻别忘了,就像建筑的地基一样,稳固的基础才能支撑起创新的高楼大厦。🚀💪#人工智能 #底层基础设施 #技术创新
互联网大佬带头组队
作为目前全球最火的自然语言大模型产品,ChatGPT至今不对中国用户开放,背后的算法、芯片、数据更是全部被控制在美国公司手中。国产ChatGPT进入需求井喷期,一大批中国公司赶来,有互联网大厂,有资本大佬,也有创业公司,谁都不想错过这一次的AI革命。
3月19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朋友圈宣布,成立Project AI 2.0公司,“不仅仅要做中文版 ChatGPT,”他这个公司定位为AI 2.0全新平台和AI-first生产力应用的“世界级公司”,野心颇大。
一个月前,美团联创王慧文在朋友圈发“英雄帖”,出资5000万美元,要创立新公司打造中国版OpenAI。此外,阿里巴巴“框架大神”贾扬清、搜狗前任CEO王小川、京东曾经的AI掌门人周伯文都表明了同样的意愿。
互联网大佬蜂拥入局,中国企业重燃热情,包括创业企业和上市公司。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共有108601家新注册业企业在经营范畴中标注了人工智能,同比增长超24%。《元宇宙日爆》统计,截至今年3月,已有20家上市公司布局了AIGC相关应用,涉及世纪虚拟人、AI写作、AI视频、AI绘画、AI营销等。
国内上市公司AIGC相关布局
AIGC创业公司千帆竞发,涉及领域包括上游的底层框架与工具、中游的行业服务、下游的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游戏等应用场景,创业方向也从C端的娱乐游戏拓宽至工业、金融、医疗、教育等2B领域。不同应用场景已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玩家。
国内创业公司AIGC相关布局
而在底层大模型上,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动作则最受瞩目,包括百度、华为、腾讯在内大厂均有自然语言大模型布局。
3月16日,百度履行承诺,发布基于文心大模型的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27日又面对企业发布了智能云AI底座文心千帆。
3月27日,华为云官网显示,旗下的盘古系列AI大模型即将上线,涉及NLP(自然语言)大模型、CV(计算机视觉)大模型和科学计算大模型(气象大模型)。
3月30日,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披露,腾讯正在研发AIGC以及大模型相关技术,并向澎湃新闻表示,正在研发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对于腾讯的聊天机器人是集成到QQ、微信,还是通过腾讯云向B端用户服务,汤道生说:“都会有。”
国内AI“三算”与海外存差距
人工智能在当下的中国展现出全面开花的热闹。而资金雄厚、人才济济的大厂被视作最能与OpenAI比肩的选手。但最早发布产品的百度,其文心一言在文本、代码生成上尚不及ChatGPT的体验,图片生成的效果则被Midjourney拉开了距离。
赛道火热,产品不佳。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进入至暗时刻。缺的不仅是有实力的大模型,还有与之直接相关的人才和AI“三算”,即算力、算法、算据。
先是业内曝出,百度文心大模型团队内的研发人员近期受到了其他公司的疯狂追捧,有3年左右相关经验的员工,可以直接给到原先年薪的两倍。而有涉及海内外人才市场的猎头称,诸多互联网大厂的第一诉求就是想找OpenAI项目里的华人。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近一年,AIGC相关新发岗位同比增长了42.5%。
抢人大战不仅在国内上演。
由于一大批硅谷AI大牛排着队挤进OpenAI,谷歌一度遭遇AI人才流出。据外媒体统计,近几个月OpenAI已经雇用了超过12名谷歌的AI人才。
但从公开消息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位OpenAI背景的华人专家流入中国大厂。
AI人才紧俏,以芯片为核心硬件基础的算力一直被视为“卡脖子”的状态,而国产大模型的算据也与GPT-4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预训练等大模型算法的距离直接以“肉眼可见”的产品拉胯摆在了用户面前。
在算据上,国产大模型也与GPT-4存在差距。
在自然语言大模型中,参数是衡量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复杂度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参数多,意味着模型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学习更多的知识。国外有研究人员将GPT参数规模与大脑神经元做类比,GPT-3的规模与刺猬大脑类似,GPT-4拥有100万亿个参数,基本达到人类大脑的规模。
大模型参数对比
再看国产大模型,即使是排名靠前的M6大模型,其参数规模也仍与GPT-4相差一个数量级,更多的大模型仍在“原始阶段”。
GPT-4百万亿的参数需要强大的算力来完成训练。算力,同样是AI的核心竞争要素,核心的核心是芯片。
在AI芯片竞争方面,英伟达处于垄断地位,该公司推出的A100与H100是目前性能最强的数据中心专用GPU,市面上几乎没有可替代的方案。ChatGPT的训练用的正是英伟达顶配版A100。
然而,在中美竞争下,A100与H100已被限制出口中国,中国厂商只能用阉割版A800芯片,数据传输速度被降低了30%,影响着AI集群的训练速度和效果。而国产优质芯片,虽能够为预训练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撑,但仍存在明显差距。
芯片性能对比
以OpenAI为例,该公司使用了数万块英伟达A100进行海量数据训练和推理。如果以1万枚英伟达A800 GPU为标准,仅GPU采购成本就超10亿美元。
如此现状下,国内的大模型研发机构面临两种选择,“烧钱”购买更多的芯片,等待国产芯片的算力突破。但现在的竞争态势下,等已经等不起了。
高昂的前期投入成本绝非普通创业公司可以负担,还要具备绝对顶尖的研发技术。很显然,AI大模型仍是巨头的游戏。但掌握先发优势的OpenAI以“日更”速度向前跃进,互联网巨头与资本面临着一场“烧钱”硬仗。
OpenAI抢跑,中企如何赶超?
回顾ChatGPT的迭代,OpenAI至少进行了三次技术路线的”自我革命”。
从2018年GPT-1的推出到今年的GPT-4,OpenAI用了近5年。而百度在自然语言大模型的研发上用了10年。
连李彦宏也认为,中国基本不会再出现一个OpenAI,“没有必要再重新发明一遍轮子”,在他看来,“大模型时代,最大的创业机会在应用,”他的判断基于上一次的移动互联网变革,“操作系统其实没几个,最成功的是微信、抖音、淘宝这些应用。”他指出,未来10年,应用领域可能诞生10倍价值的机会。
周鸿祎也在公开场所表示,目前中国发展GPT技术,首先要占据应用场景,同步全力发展核心算法技术。为什么要同步?如果等算法赶上GPT-4再上马,市场就错过了。
另辟赛道,在现有大模型的基础上创新产品应用可能是大部分企业的超车机会。
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尽管中国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但仍有Tiktok这样的超级应用在海外市场杀出一片天。应用先行的优势是能快速的将AI生产力转化为商业价值,这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企业探索出的超车捷径,也是在激烈的AI竞争中,大部分中企们赶超ChatGPT最经济、最现实的路径。
但由于GPT-3之后,OpenAI的所有模型就没有再开源,GPT-4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国内企业仍无从得知。
面对竞争对手全面的科技封锁,中国人工智能想要长期发展就不能没有“根”。旷视科技CEO印奇认为,中国攻坚 AI 大模型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先能把GPT-3.5复现出来,”这是所有事情的起点”。
无论如何,发展好自身的硬实力,不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将是AI时代下中企们无法逃避的“必修课”。
针对国产AI大模型,周鸿祎指出:“发展大语言模型,别人已经指明了技术路线,剩下的就是长期主义指导下的时间问题,”他认为,“中国有能力发展自己的GPT,差距大概2年。”
百度有文心大模型,阿里有M6,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箭在弦上,腾讯的混元大模型也在不断迭代。当李开复、王慧文等一众互联网大佬也亲赴大模型战场时,底层的重要价值已经不言而喻了。
就像《三体》故事里的明喻一般,“基础科学”一旦被“智子”锁死,人类便永远失去探索宇宙真相的机会。底层大模型就是那个基础科学,在人工智能上,中国想要超越,不光需要资本、巨头,更需要的是能顶得住研发压力的“面壁人”。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