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AIGC, 朱啸虎, 市场信仰派, 技术信仰派
朱啸虎讲了一个中国现实主义 AIGC 故事
作者:张小珺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 《潜望》
🌟朱啸虎,金沙江创投领军人物,对于美版AIGC的热度已逐渐冷却。他果断地终止了与美国团队每周一次的远程深度讨论,关注点转向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动态。尽管曾投入大量精力,但他认为,“半年的努力,若无实质进展,便不再坚持。”这表明他对当前AI领域格局的重新评估和战略调整。🌟
中国科技界针对大模型的态度已分裂成两股阵营。 一股是技术信仰派,他们大多技术出身,认为应该像 OpenAI 一样信仰 AGI、信仰 scaling law(规模定律),思维更偏硅谷。在他们眼中,随着模型能力跃升、模型成本降低,过程中会解锁丰富的应用。倘若不追求「更大更强的 AI 能力」,一旦其他人的模型飞跃,很快会降维碾碎现有根据地与护城河。
另一股是市场信仰派,他们信奉陡峭的技术曲线终有放缓的一天,只需将「足够的 AI 能力」投入可以快速变现的商业场景中,用中国市场庞大而独特的数据构筑壁垒。这类人往往在中国丛林式的商场中浸泡更久,思维更偏本土。
🌟技术辩论的核心在于:开源模型未来是否会缩小与闭源模型的鸿沟?👀技术信徒坚信,差距只会持续扩大,就像海洋无法填平一样;而市场现实主义者则持相反观点,认为这一天终将到来,闭源模式可能会面临挑战。💼对于今日选择闭源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观念上的考验,两边的观点都坚如磐石,各自坚守自己的信念。
有趣的是,Sora 的出现不但没有弥合认知沟壑,反倒是加强了各自的态度。
🌟🚀 精彩回顾!探索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业态度✨🌈几天前,我们揭秘了两位业界先锋的独特视角——《月之暗面杨植麟与朱啸虎:雪山两端的创业长征》。楊植麟,以技术为信仰的勇者,引领我们向未知领域稳步迈进;而朱啸虎,则以其独特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另一端的挑战与机遇。他们的观点虽有分歧,却共同构成了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创业画卷。🌟🌈欲了解更多深度分析,不妨跟随两位大师的脚步,一起探索科技与商业的雪山之巅。让我们在知识的雪原上,领略每一步攀登的智慧与决心。📚🏔️SEO优化提示:月之暗面、杨植麟、朱啸虎、创业态度、技术信仰、雪山探险、深度分析、科技商业
🌟在当今中国市场中,AI信仰者群体无疑更为庞大,尤其是在资本泡沫逐渐冷却的现实背景下。然而,他们往往出于对自身观点可能被误解的顾虑,选择了隐形的存在——仿佛是无声的战士,偶尔会被贴上‘不坚信AGI’或缺乏人类愿景的标签,这让他们在表达时显得格外谨慎。🌟
朱啸虎毫不怯懦于公开表达。他近期似乎迷上了这样一句话:「 AIGC 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你十个人找不到,投一百个人同样找不到。」某种程度上,他的观点是展现了一个更现实版的中国 AIGC 故事。
你说这些有压力吗?
「我也没啥压力。」
你的观点比很多人都更激烈,在线下被同行或者创业者怼过吗?
「没有啊,我问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啊。谁能回答出来?」
在你看来,中国的AIGC应用已经大爆发了?——外界没有人这么说。
「已经大爆发了。大家都不知道!」
这位 1974 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数学家,在上一个时代成名作有拉手网、饿了么、滴滴、ofo 等的知名投资人,有很强的个人语言风格。 他在我们的整个访谈中总共说了 16 次「PMF」、15 次「说实话」、13 次「没有意义」、13 次「不烧钱」、11 次「妈的」,还有 20 次「哈哈哈」。读起来时常想要笑起来。所以,文章尽量保持了他说话风格的原汁原味。
🌟 看起来这位投资者的心情相当愉悦!他分享道,由于去年投资人的频繁休假,这次会面对他来说是个难得的回归时刻。刚刚结束愉快的假期,他还沉浸在电视剧《繁花》的魅力中。提到被投公司的稳健现金流,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连一丝忧虑都未曾显现,这无疑是他从容不迫的体现。 Além disso, 他那乌黑亮丽的发丝也暗示了生活的惬意与平衡。
以下为访谈节选。(为方便阅读,作者进行了文本优化)
「我信仰AGI,但我信仰应用啊,我信仰能马上商业化的」
腾讯新闻《潜望》:你是什么时候确定,你不会投场上任何一家中国大模型公司的?
朱啸虎: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肯定没戏。
腾讯新闻《潜望》: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时候?
朱啸虎:他们出来融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就说了,我就不看好大模型。
腾讯新闻《潜望》:第一家你看的谁?
朱啸虎:我都不愿意去聊,你知道吗?这没有意义——这些公司,要场景没场景,要数据没数据,你说它有什么价值?而且一上来估值这么贵。
🌟AI领域的领头羊们,如云从、商汤、依图和旷视(简称“四小龙”),他们的投资回报并非人人皆得,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大模型的前景,我们不能简单地与之相提并论。👀曾经,“四小龙”确实闪耀过一段黄金岁月,起步阶段收入增长迅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相比之下,大模型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它的收益曲线并不那么明显。📊尽管如此,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之星,其潜力和价值不容忽视。它的发展将引领一场革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那些寻求长期投资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关注这些创新力量而非短期收益才是明智之举。他们所创造的价值远超过一时的得失。💼SEO优化提示:AI四小龙、大模型收入、未来潜力、长期投资
关键是我就现在问你一个很扎心的问题:GPT-4 你要不要投入做科研?你做 GPT-4 科研至少砸四五千万美金。
腾讯新闻《潜望》:(做科研)到 GPT-5?
朱啸虎:不是,到 GPT-4!!GPT-5 要几亿美金!
关键是万一你砸了四五千万美金做出来,别人开源了呢?你不是全白砸了?这个是很扎心的问题。现在中国大部分公司,有几个敢真的砸钱去研发 GPT-4 的?
今天到 GPT-3.5,大家都差不多,但 GPT-4 是要做一些研究的,不是那么简单,现在还不完全是工程问题。那你万一砸下去,又等别人开源了,你不是全都白砸钱?大厂肯定要自己做。创业公司你敢吗?
腾讯新闻《潜望》:都说要做。
朱啸虎:真的敢砸钱的,心里肯定很虚的。
腾讯新闻《潜望》:你在 2023 年上半年决定不投大模型公司的时候,压力大吗?另一家没有参投大模型公司的基金,就表示压力挺大。毕竟大部分一线美元基金都入场了。
朱啸虎:不大啊。为什么压力很大?中国 VC 从来没有靠共识赚过钱。
腾讯新闻《潜望》:也有从业者说,如果你在 2023 年上半年承认自己不看好大模型,会被视作没有信仰。
朱啸虎:什么叫没有信仰?哈哈哈哈哈。
腾讯新闻《潜望》:不信仰 AGI(通用人工智能)。
朱啸虎:不,我信仰 AGI,但我信仰应用啊,我信仰能马上商业化的。
「马上能变现!马上能变现!」
腾讯新闻《潜望》:你过去一年投了哪些 AIGC 公司?
朱啸虎:很多不一定是过去这一年投的,但它转型做 AIGC 反而很好,我们再追加投资。
有个做 AI 视频面试的,2023 年做得非常好。这让我很吃惊!去年招聘市场很冷,但它 AI 视频面试比 2022 年翻了一倍以上。哈哈。招多少人我不知道,但面试还是要面的。校招面试成本很贵啊,现在用 AI 可以降低成本。
这种场景很多。本来做微信私域营销,现在可以用 AI 取代人——用 LLaMA 训练两三个月,至少做到人类 top 30 水平,马上去掉 50% 人工销售。中国在这方面场景远远领先美国。
FancyTech,你知道吗?——我给你看看——AIGC 视频广告,这个很酷的。他们产品做得特别效果好,而且马上能变现。2022 年我们投的时候才 1000 多万收入,去年 5000 多万了,涨了五六倍,都是盈利的。你说这个在美国能做吗?美国根本做不出来!Pika(一家全球炙手可热的 AI 视频生成公司)今天根本做不出来的!
腾讯新闻《潜望》:如果底层是大模型能力,上面应用公司构建的壁垒是什么?
朱啸虎:数据啊,美国没有产品短视频数据。在美国看亚马逊、Shopify,还是基于照片。所有的电商,美国基于照片。中国过去三年全部转成短视频了。
腾讯新闻《潜望》:可是其他中国公司看到效果好,可以立马抄一家。
朱啸虎:抄很难的,它比别人领先一年。很多垂直领域,都要积累数据、积累优化。他们 60%-70% 客户授权监控效果,就知道哪些视频适合淘宝,哪些适合小红书,哪些适合抖音,有闭环数据反馈。后面追不容易。
二是销售管理能力。大部分大模型创始人不知道怎么管销售。不懂商业化、不懂管销售,那你做什么?
你说 AI 视频面试也没啥门槛,但今天全中国只有一个做到人机双盲测试。人面试打分和机器 AI 打分基本一致。而且它是唯一能机器追问的——我问你一个问题,根据你的回答追问。现在客户抱怨面试时间太长,让机器追问少一点。
它的融资额是竞争对手 1/10,但今天竞争对手都死了,只有它一家能做好。2023 年招聘市场面试接近 100 万人次,今年至少 2 00万-300 万人次。所以,中国在应用层有很多机会。
腾讯新闻《潜望》:都是 to B 项目?
朱啸虎:对啊,都是 to B。
腾讯新闻《潜望》:你没有投 to C 项目?
朱啸虎:to C 有的,还有点早。to B 马上能商业化,基本不用烧钱。
昨天我们投的一个公司说:AIGC PMF,你十个人找不到,投一百个人同样找不到。和人数、成本没关系的。
你不要去砸钱。砸钱做 AIGC,不可能的!关键是找不找得到 PMF。你如果找到 PMF,不用砸几千万美金去砸个大模型,成本不高,拿 LLaMA 训练两三个月足够了。
像我们(投)的公司都不需要多少张卡,最差的就一张卡。Fancy 可能十几张卡,现在收入高了,所以到一百多张卡。
腾讯新闻《潜望》:Sora 横空出世,会对这些项目形成降维打击吗?
朱啸虎:还是会帮助。我们生成的视频,是大模型不可能 100% 做的,有部分人工、部分 AI。今天大模型,尤其用 Transformer 这种结构一出来有幻觉和偏差,必然要整合到工作流,需要人工修改,去 fine-tuning。你一定要做成 AI 100% 做不了的东西,这才是中国的机会,100% 大模型能做的很快就被颠覆掉,你现在做的都是浪费。
腾讯新闻《潜望》:所以在中国的 AIGC 机会第一波爆发在企业服务,可以这么理解?
朱啸虎:短期内肯定做 to B,起来快。iPhone、大哥大、电脑出来的时候,都是 to B先用啊。马上能提高生产力、见到效果。企业愿意花钱。
to C 要见到 iPhone 3 时刻。就像当年移动互联网 to C 应用爆发是 Multi-Touch(多点触控),想不到的,对吧?愤怒的小鸟和切西瓜是 Multi-Touch 出来以后,才成为全球爆款。
大模型到底在什么点让 to C 应用爆发,不知道。今天说「个人助理」都是技术人员的想象。我就问你,有几个人需要个人助理?都是典型的伪需求!
腾讯新闻《潜望》:这些 to B 公司在 AI 上训练达到什么效果,会实现指数级提高?
朱啸虎:很简单,见到客户第一面就能签单。
见面签单,是一个考核指标,就是 PMF。以前企服为什么难?销售周期长,半年,所以销售增长难。现在你给客户创造数量级价值提升。定制化那就没戏了,就是标准化服务、第一面 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第二面正式合同。
腾讯新闻《潜望》:怎么看中国企服投资人都说这个赛道上没有大仗、更没有挣过大钱?(「一个 billion return 的机会都没有。」)
朱啸虎:美国企服公司第一年三倍,第二年三倍,第三年两倍,第四年两倍,很快做到一亿美金 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中国以前的企服软件在几千万人民币的时候增长放到 50% 了,很难增长。AIGC 出来以后不一样,去年很多公司增长三倍到五倍以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