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华龙网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村里的孩子,父母多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人照顾。除了上学,一些娃娃还要帮衬着家里做些农活。眼界和自信心的缺乏,让他们的老师刘文宪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为了给孩子们找一条不一样的“赛道”,这位扎根乡村教育30年的老师,从零开始学习编程、传感器、AI……再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带他们走出大山,站上全国的领奖台。

凭借人工智能教育,重庆北碚区天府小学在全国各级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意大赛上崭露头角,硕果累累。

在全国第40个教师节来临前,刘文宪被教育部拟授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面对从四面八方来的赞誉,这位年逾五十的教师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什么不一样。”

但记者采访后发现,这位老师真的不太一样……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01

不一样的老师

“翻转方块,方块正好四点,所以把有字的那一面对着上面翻转。”视频里,北碚区天府小学学生吕世蓬一边操作机器人手柄,一边念念有词。年仅12岁,却已经探索机器人世界5年。凭借着7项全国性机器人大赛荣誉,他荣获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小小年纪,荣誉铺天盖地而来,在关于他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孩子屡次提起了一个人——北碚区天府小学教师刘文宪。

一听说记者要采访,刘文宪立刻表态:我只是干了自己分内的事情,没什么特别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这样做。

说这话时,刘文宪正在为天府小学操场外围绿化植物“收尾”。重庆超40℃的天气,他依然坚持亲自监工、参与翻修学校硬件,哪怕开学后这所村小将只剩下29个孩子。

他不愿称自己是“校长”,对记者说:“我其实是教师,娃娃再少,也要在这里上课。”

一听这话,记者想:这老师,不一样。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北碚区天府小学只是一所乡村小学,但在这里,关于AI人工智能的各类奖项却挂满了整整一墙:国家级一等奖7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全国线上机器人创意展示作品2项,其他的市级、区级奖项更是数不胜数。全国只要“纵横”在该赛道的队伍,都对这所小学印象深刻。他们都疑惑,一所村小,怎么有这么厉害的AI赛队?

对此,刘文宪不再“谦虚”,他回答:“因为我明确地知道,这些山里的孩子急需亮点,这所学校急需亮点,AI教育就是那个亮点。”

2019年3月,北碚区教委在全区中小学启动了机器人培训工作。北碚区天府小学幸运地配置了一套价值60万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器材。那时,这所学校有110多个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有的是勤奋刻苦的劲儿,但缺乏的是自信、眼界和对热爱的感知。

拆箱时,刘文宪看着那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模型零件,一个个舵机,各种功能的传感器,长短不一的连接线,一个念头忽然冒出来:这些连我都没见过的新奇东西,会不会真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经历?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本着“决不能是走过场”的决心,刘文宪带领所有老师,迎来了机器人公司调研人员的考察。会议桌上,他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坚定地说:“你们急需亮点,我们也急需亮点,请你们多来帮助我们,让我们成为亮点。”

事后,刘文宪真的时常邀请机器人公司的助教人员到学校指导,每来一次,不把问题搞清楚誓不罢休。

他总说:“你们把我教会,我才好去教娃娃。”

那时的调研助教都说,从没见过这么重视机器人教育的老师,刘文宪真的不一样。

02

不一般的决策

“这个传感器,装在这儿不对”“这个线路再看看、看看”……每当夜深人静,刘文宪的家人时常会忽然听见几声“大吼”或“嘀咕”,是刘文宪在说梦话。

编程、传感器、AI……从0开始自己“钻”到人工智能的学习中,以至于做梦都在学,刘文宪应算得上少见了。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没办法,孩子们真的急需证明自己。”刘文宪说,2019年他在学校组建了星娃机器人工作室,几乎每个学生希望参加。“和一般小学通过选拔定学生不一样,我们村小因为人少,只要愿意来,我都愿意教。”刘文宪说,不然赛队人都凑不齐。

工作室开展后不久,刘文宪得到消息,只要经过区初赛和第17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重庆市选拔赛,小选手们就有机会去山东淄博参加国赛。这个消息对从未出过远门的山里娃们来说,无疑就是一针“强心剂”。

学习之余,赛队的孩子们早上练、中午练、下午练,不分节假日地学习。机器人组装、编程、设计、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每一项都不落下。看着孩子们常常趴在实验室的水泥地上,反复进行机器人编程精准测试,在炎热的夏天湿透衣背,在寒冷的冬天,手握遥控平板长满冻疮,刘文宪觉得自己再辛苦都谈不上累,因为“娃娃们争气”。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刘文宪如愿看到了孩子们为热爱拼命的样子,但问题紧接着又来了。作为一所村小,资金有限,配置也达不到。节假日训练时,孩子们的午饭就成了问题。怎么办?刘文宪只能回家和退休的父亲商量:“爸,你能不能给十几个娃娃弄个午饭嘛?学校周末伙食团不开火,娃儿中午不吃饭不行。”

“我看你一天也是魔怔了。”父亲因为心疼儿子无论刮风下雨都往学校跑,忍不住说了几句,但从那以后,娃娃们节假日、周末训练的中午都有老人送来的各种菜肴:番茄炒蛋、炒时蔬、回锅肉……

能学到东西,还包午餐。刘文宪的这通“操作”,让家长们也从将信将疑到全力支持。再也没有人说:“这些就是娃娃搞起好耍的东西。”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3组共6个孩子,在刘文宪手把手的教授下,一组学生在重庆市级选拔赛中获得了全国决赛的资格,如愿前往山东淄博。

与别的赛队抓紧时间训练不同,刘文宪第一件事,就是带这些山里娃去了曲阜、登了泰山,他说:“比赛是次要的,去一地了解一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历史文化,开阔眼界才是我真正千方百计想带他们出来的原因。”

孩子们放松了心情,赛场上自然就没那么紧张。“他们真的怀抱着玩儿的心态,把比赛走完了。”刘文宪回忆,那场比赛最后的成绩非常好,全国一等奖。他永远忘不了孩子们开心的笑,这位乡村教师说:“看他们站在领奖台上,我想,咱们山里的孩子也能‘一览众山小’。”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北京、昆明、宁波、吉林……在刘文宪的带领下,这所被大山环抱的村小机器人赛队开始辗转于全国,登上领奖台,摘取了一个又一个桂冠。“他们不缺勤奋,只是缺个不一样的赛道。”在全国各地调研交流时,刘文宪很自豪地分享经验,天府小学的机器人赛队,已经超过了许多大城市的“后来者”。

连家长们都说:“刘老师,你这个决策不一般。孩子会感谢你一辈子。”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03

“不知足”的心愿

许多人在得知天府小学机器人赛队的经历后,第一反应是:刘老师,你是学计算机的吗?事实上,刘文宪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是一张白纸。

刘文宪毕业于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全科教师,1990年踏上讲台,担任北碚区小屋基小学校教师。从一开始,这个土生土长的北碚娃就始终扎根在家乡教育事业。不是没想过换别的行业,但一看见村小里的娃娃,他就放不下。

事实上,自学AI技术,自费辗转全国参加培训再带回最新的观念教给孩子的行为,并不是刘文宪的心血来潮。从教34年,他一直把学校当成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娃。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1994年,在北碚区肖家铺小学任副校长时,他发现村小孩子们自己带午饭,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饭盅不一,放在热饭的大蒸笼里一两次根本热不好。打开饭盒,很多孩子都是酱油白米饭,再加点猪油就对付了,刘文宪看着心疼。

吃不好,学什么?他当机立断与学校领导商量,发动一切资源办食堂,节约再节约,嘴皮子磨了又磨,终于解决了孩子们的午餐问题。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2008年,汶川地震次日,时任北碚区大田小学校副校长的刘文宪被通知,受地震影响校舍已经成了D级危房,全校一百多位师生需要撤出合并到北碚区天星小学。

村小合并,第一个就是交通问题。离家远山路长,怎么送孩子们去?

“山路不好走,家长不放心。找民营包车一天早晚开两班,但老师们必须挨家挨户把娃娃接出来才能上车。”刘文宪说,就这样他和全校老师每天坚持接送一百多个孩子。

不止如此,在钱上总是“斤斤计较”的刘文宪为了节约村小开支,合并转移资产时,把学校每扇防盗门都自己拆了下来,再联系车子运送到新学校。

除了教学、管理任务,烟囱堵了,他带人修;操场不平整,他就带人填;防水不够好,他就带人修葺……工程立项、设计、预算、施工、决算再到审计,都是他一手亲力亲为。三十年如一日。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自掏腰包”购买最新零件,带孩子们参赛,在刘文宪看来都是常规操作。别人问起,他总说:“主要是我自己喜欢。”但事实上,他句句离不开的,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学得更好、更多,看得更远,才能走得更远。

看着自己的学生吕世蓬因在研究机器人编程方面小有成就,从而获得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的称号,刘文宪比当事人还高兴。面对家长的感谢,他告诉这个小男孩:“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出路,坚持你的‘亮点’就能走出更宽的路,要学会‘不知足’。”

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功不唐捐,时至今日刘文宪已带领学校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的多个奖项,天府小学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他本人也取得了机器人创客、无人机、图形化编 程、三维创意编程设计、python编程设计等专业指导资质,并成为 ROBOGENIU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全球挑战赛高级裁判。

再后来,刘文宪家里的飘窗变成机器人展台,客厅也变成了训练场。他说,虽然已经年逾五十,却可以为山村孩子的科技教育“跑”一辈子。因为他始终坚信,教育一定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农村孩子们也能插上科技翅膀,飞跃山海。

华龙网记者 姜念月/文 受访人、通讯员 秦廷富/图 林楠/主持

版权声明:lida 发表于 2024年9月10日 pm2:19。
转载请注明:百姓故事 | 不一样的乡村“AI教师” | ChatGPT资源导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