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关键词:AI客服,智能客服,人工客服
“我想在朋友生日当天再送货,可以帮忙联系快递员吗?”
“不好意思,不确定您要表达的意思。”
当然可以,我可以为您记录下“两天后再配送”的备注。请问您遇到什么难题,需要人工客服的帮助吗?由于人工客服的工作繁忙,我可以作为智能客服为您提供服务。请问有什么问题我可以为您解答呢?
在一次涉及北京市民邹女士与电商平台某店铺AI客服的交流中,当双方经过多次对话仍然无法达成共识时,邹女士转而尝试通过官方电话咨询快递员,期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送货时间。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接听电话的并非人工客服,而是同样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AI客服。尽管邹女士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尝试沟通,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AI客服快把人逼疯了,没法沟通,怎么都说不明白。”
作为一名文章写作高手,我将尝试以一种更具有深度和独特性的方式来表达这段内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用AI客服,借助智能语音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服务标准的统一和便捷性,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尤其是针对个性化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这使得一些智能客服在解决问题时,反而成为了阻碍而非助力。
此外,AI客服骚扰等问题也让消费者苦不堪言。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自法治日报(记者:赵丽 万鹏)人民日报评论(作者:苏砥),原文首发于2023年12月23日,原标题为《“AI客服快把人逼疯了”! | 每日观察》。
1
自动回复答非所问
智能客服不够智能
今年“双十一”期间,广东市民赵爽(化名)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女装店购买了一件大衣,收货后发现该大衣不合心意便想退货,但相关页面找不到退货包运费的服务,于是便点开店铺客服对话框求助。
令人惊讶的是,店铺AI客服的回应竟然全然与问题无关:“亲爱的客户,我们理解您心情急切,请您稍作平息,我们会尽快为您解决问题。”、“我们的团队会全力以赴,努力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解决方案。”、“您是我们尊贵的客户,我们将竭尽全力保护您的权益。”
“我只是想问一下退货包运费服务在哪里,怎么找不到了?”赵爽说,AI客服的回复逻辑混乱,一句有用的都没有,又找不到人工客服,
“真的要被他们气死”。
据相关资料披露,AI客服依托于多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运用这些先进科技手段提供服务,其服务渠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同时还能实现各个渠道之间的数据交流与互动。此外,AI客服还具备7*24小时的在线响应能力,以满足客户在任何时间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众多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机器人与人工客服的替身。在这个背景下,适应市场需求而诞生的AI客服应运而生。《2023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报告》揭示,截止到2022年,我国智能客服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令人瞩目的66.8亿元。据预测,到2027年,这个市场规模有望实现 tripling 以上的增长,达到181.3亿元的规模。
在实际应用中,部分AI客服展现出了高效、精确的回答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了迅速且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另一些AI客服的表现则较为生硬,许多回答前后矛盾,无法准确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不满意和无力的情绪。
我采访了北京市民李燕(以下称为李燕),她向我透露了她最近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洗衣机。收到货物并打开包装后,她向客服咨询:“在哪里可以倒入洗衣液?”AI客服立刻回答:“滚筒洗衣机投放盒分为不带智能投放和带智能投放两种。”李燕接着问:“我购买的这款型号是否有智能投放功能?”AI客服则回应:“智能投放的添加取决于衣物的重量,需要根据需要添加相应的洗涤剂。”
“这都哪跟哪呀?一个简单的提问,答复的内容莫名其妙。”
李燕吐槽道。
记者进入多个电商平台的15家品牌旗舰店,就产品问题咨询客服时发现,有13家店铺都是直接由AI客服进行答复。如果就一些常规问题进行询问,如产品质量、发货时间、商品库存等,AI客服大多可以立即作出准确的答复;但如果询问一些较为个性化的问题,AI客服往往答非所问,而此时只有个别店铺会自动转为人工服务。
如在与某羽绒服品牌旗舰店沟通时,AI客服对一些特定关键词作出了准确回答,比如“尺码”“发货时间”“充绒量”,但当记者询问“充绒量和含绒量的区别”“面料属于哪类国家标准”等细节问题时,AI客服的回答文不对题。
除在对话框“被动”回复消费者咨询外,不少AI客服的“主动出击”让人不堪其扰。
电话响了,陌生号码。因担心是快递或其他重要信息,北京市民孙女士连忙接通,对面立即传来抑扬顿挫的声音:“您好,这里是××旗舰店,这次来电呢是想告诉您……”孙女士愤愤挂断电话:“AI客服的骚扰电话又来了!”
“AI骚扰电话比骚扰短信烦多了,短信可以视而不见,电话总得接起来听”“有时正在忙,突然来个电话,接起来发现是个AI”“听着像真人的声音,但电话里完全无法正常交流,就是骚扰电话”……社交平台上,有类似感受的网友纷纷“控诉”。
谈到智能客服不智能的问题,在北京从事AI工程师工作的马先生认为,企业采用的大语言模型的算力各不相同,对于AI进行文档喂养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正是这些原因导致AI识别能力参差不齐。AI技术不充分、数据分散且知识图谱完善度不高等问题是智能客服“不够智能”的根本症结。
2
人工客服大量缺失
增加用户沟通成本
记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看到,大量消费者都在反映AI客服的问题,比如“客服都是AI,根本不解决问题”“智能客服不智能,没有人工处理的渠道,问题解决不了”“每天换着号码骚扰,全都是AI客服”等。
各行各业使用AI客服背后,是人工客服的大量缺失
——用户遇到问题,想主动寻求客服帮助,无论通过在线平台还是打电话,AI客服“挡”在前面。在沟通过程中,AI客服要么列出一连串无用的回答,要么慢条斯理开启语音播报,犹如“鸡同鸭讲”,让不少消费者苦恼不已。
北京市民刘帅(化名)说,他在某社交平台有问题想咨询客服,先是对话在线客服,发送问题后AI客服回复了14条内容,“有关于会员、账号异常、抽奖等各种相关内容回答,但没一条能解决我的问题,而人工客服完全联系不上”。
刘帅无奈又打客服电话,还是AI客服接听,同样的14条内容语音播报来回“套娃”。他提出“转人工客服”,却被告知“当前座席繁忙,可以在线上预约人工客服回访时间”。“我一看人工预约回访都排到第二天下午了,最后只能放弃咨询。”刘帅说,来来回回浪费了半个小时也没能解决问题。
天津市民李女士因为快递停在外地一周没有派送,便咨询该快递服务热线电话,全程均是AI客服对接。她说明来意,AI客服让她输快递单号,然后称“快递正在派送中”,反复几次都是如此。“AI客服根本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但官方热线没有人工服务的选项,我只能不断重复强调我要接人工服务,重复了几十遍才转到人工服务。”
类似的经历天津市民张先生也遇到过。前不久,他因银行业务找客服,不满意AI客服的答复,他提出转人工服务,结果得到的答复是:“当前客服繁忙,已进入咨询队列,当前排在第70位……”
“只是想要找人工服务解决一下问题,怎么就这么难?!”
张先生感叹道。
在某电商的投诉平台上,关于“找不到人工客服”的问题投诉有将近2万条。不少网友投诉称,无论是输入人工客服、人工服务还是转人工,永远只有一句话:亲,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还有网友称自己拨打了市面上45家包括通信服务商、电商平台、物流公司等客服电话,统计的用时显示:转接到人工客服平均需要94秒,最漫长的一次等待长达380秒。
近日,记者拨打了市面上21家包括电商平台、通信服务商、物流公司的客服电话,有8家无法转接人工客服,其余转接到人工客服平均需要69秒,最长的一次等待时间长达316秒。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企业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成本和效率,而不顾消费者的时间。消费者找客服的时候,一般都是遇到了问题,要解决问题。但有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人工客服,用智能客服当“挡箭牌”,完全形同虚设,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虽然很难界定具体会给消费者造成多少损失,但起码会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对经营者来说,减轻自己的经营成本有时就是增加了消费者的沟通成本。
”
3
规范标准强化监管
防止企业逃避责任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数字化背景下客户服务便利度消费调查报告》显示,71.2%的消费者表示,智能机器人“答非所问”“回答问题不智能”;23.6%的消费者表示,无法找到人工客服,或人工客服存在“踢皮球”等现象。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用户认为智能客服现存缺点调查中,51.4%消费者表示除固定话术外,不能解决个性化问题,47.9%消费者表示不能准确理解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34.2%消费者表示问题解决效率低。
就职于上海某信息技术公司的IT技术人员称,其实许多企业选择使用AI客服,都是基于当前管理需要或者想要优化服务。相比人工客服,AI客服所需成本更低,可以24小时在线,且响应速度更快,基本能够回答消费者的大多数问题。
当谈及如此大规模使用AI客服的原因时,不少电商都表示,他们也是形势所迫。在某电商平台经营一家日用品店的王平告诉记者,使用AI客服的初衷“单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最初AI客服和人工客服的使用比例基本是1:1,“但随着消费者购买频率和平台促销活动频率的提升,订单量大幅增长,‘双十一’当天平均每分钟都有客户咨询和下单,换成人工客服来处理不太现实。基于这个现状,很多电商都不得不大规模使用AI客服”。
一位在电商平台做客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家其实都知道AI服务不太好用,但电商平台有3分钟回复率的要求,而且会列入考核标准中。无奈之下电商大量使用AI客服,同时人工客服进行协作。当AI客服回答得不正确的时候,人工客服会介入,撤回该回复。但有些公司设置了‘质检组’,如果撤回次数较多的话可能会误判为客服存在不当言论。”
企业出于人工成本的考量引入AI客服无可厚非,
但大量使用AI客服导致人工客服难寻,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海央法(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子安说,AI客服的大量使用确实可能阻碍消费者直接联系上人工客服,但这本身并不直接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若AI客服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如不能及时处理退货、退款等问题时,则可能涉及侵犯消费者权益。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根据具体情况向有关监管机构举报。
“商家以AI客服致电消费者宣传商品促销等信息,涉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若接收到的电话包含个人敏感信息或其来电途径未经用户明确同意,则可能违反了数据保护和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何子安说。
湖南江荣律师事务所律师厉大桥提到,AI作为一个程序,它本身并不具备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能力,“只能说AI背后的主体可能侵权”。企业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不能一劳永逸,不能只考虑成本和效率,忽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感受。
“AI客服不会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客服。”在厉大桥看来,AI客服还是一个没有完全成熟的商业版块,企业应该在考虑商业信誉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AI客服和人工客服的占比。对于一些常规性咨询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回复,而对于一些消费者投诉等亟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涉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问题,则应优先通过人工客服渠道解决。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应针对企业客服AI化现象,通过制定相关管理规范标准,加强对AI客服的监管,防止企业利用AI客服逃避责任和义务。■媒体评论
技术虽好,但绝非万能
态度非常客气,但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很多时候找客服反映问题是带着情绪的,但AI客服永远无法感知这种情绪,简直鸡同鸭讲;更有甚者持续受到AI客服电话营销的骚扰……许多人在购物或日常生活中,遇到AI客服,都有类似体验。图为某商家智能客服与顾客聊天记录 图源:“青春深圳”微信公众号AI客服的好,大家当然清楚:对消费者来说,24小时在岗、随时响应、处理程序性事务快捷高效;对企业和商家来说,成本低、功能全、管理起来还不费事。然而就当前而言,AI客服还远未达到人工客服能够撒手不管的程度。尤其是那些需要提供更多情绪价值的服务,AI很多时候不仅发挥不了作用,反而可能产生反效果。“我觉得被AI客服接待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这也是不少消费者的心声。可见,AI虽好,却也并非万能,在应用中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商家关键还是要区分场景、因地制宜。实际上,AI客服“逼疯”消费者背后,不只是AI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态度问题、理念问题。除了饱受诟病的“人工智障”,有的商家或服务提供者会在“人工服务”前设置重重障碍,消费者要么需要在网页上不停点击、“拿着放大镜寻找”,要么需要在打客服电话时按语音提示拨一连串数字,稍有错误又返回最初菜单。在这些情景中,数字技术、AI客服已经不是提质降本增效的工具,而成了一道无形的挡箭牌。把“人工服务”藏得越深,就可能把消费者推得越远。倘若偏离了更好服务消费者的初衷、丢掉了用户为本的追求,即便再智能,最终带来的,也只能是难以修复的隔阂,以及逐渐褪色的口碑。在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广泛应用的今天,不只是商业服务领域,几乎所有领域都面临着类似追问:如何更好应用智能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应用智能技术?AI客服的“困境”带来的更深层次启示在于:新技术赋能治理与服务的同时,永远不要忽视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最真实的需求。在高铁一日千里的时代,许多地方却仍然保留着服务当地群众基本需求的“慢火车”;当智能设备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也有越来越多人渴望“关一天手机”,深入自然,寻觅乡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快与慢、新与旧、未来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群众。可以预见,随着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终有一天,AI客服将几乎可以达到与人工客服相同的体验。到那时,我们又当如何与AI相处,人类又当如何自处?这样的问题,可能过不了太久,就要更为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新华出版社为库叔提供15本《文明的韧性》赠予热心读者。本书通过对最新考古成果的大量采访、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的广泛研读,梳理长江文明起源、发展及其生生不息的历史传承,追溯“经济带”“文化带”“生态带”三带合一的长江文明带形成和发展历程,从中探究中华文明能够5000年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密码,提出长江文明以开放、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成长基因。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2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