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会让人失业吗?6G时代何时到来?博鳌热议数字经济马云问董明珠:我这种男人你能看上吗?董明珠高情商回答令人满意

风险与机遇 2年前 (2023) lida
47 0 0
ChatGPT会让人失业吗?6G时代何时到来?博鳌热议数字经济马云问董明珠:我这种男人你能看上吗?董明珠高情商回答令人满意

图说:推进数字经济分论坛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ChatGPT会让人失业吗?“数字鸿沟”会不会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6G时代何时到来?……正在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数字经济及当下最火的人工智能、ChatGPT,成了热议焦点。在多场“头脑风暴”中,嘉宾表示十分看好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并对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数字经济监管思路等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ChatGPT会让人失业吗?

ChatGPT“狂飙”,会抢了人类的饭碗吗?针对ChatGPT和文心一言等“生成式AI”对人类产生的冲击,许多嘉宾并不那么悲观。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认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有这样的担心,但一波职业的消失定会催生另一波职业。“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AI人才,你想让AI生成PPT,得告诉它内容、背景和风格。将来大部分人不是一线操作,而是指挥AI怎么做。”他还透露,百度计划用5年培养500万AI人才,用创意去驾驭AI。

北京猿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副总裁程群也认同,创造性思维能力,永远不会过时:“好的教育要告诉孩子如何去用好技术。重复性的脑力工作、体力工作可能被取代,但首先需要你会提问,才能给出好答案。当年爱因斯坦就因为提了个好问题,才发明了相对论,这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则笑称,与其担心被“抢饭碗”,不如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他说,工业化之初,人类也曾担心工作被机器取代,但回头看,技术发展和进步需要人们全心拥抱。“技术变革可能导致一些工作岗位消失、减少,但同样给人更多机会享受生活。未来人们可能每周只工作一天,要拥抱这样的机会。”

怎样才是企业需要的人工智能人才?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表示,不同于大家认为的院士、科学家等领军人物,企业也需要拥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精神的“扫地僧”,能把技术和产业相结合的人才,才是基石。

“数字鸿沟”会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吗?

有观点认为,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及人们掌握科技的能力或基础有差异,如果不干预人工智能的使用,会产生“数字鸿沟”,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对此,不少嘉宾认为人工智能反而能帮助“弱者”提升学习能力。杜兰表示,人工智能助手可以帮助全科医生提高诊疗能力,也可以让山区的孩子学会标准的普通话和英语,还可以让盲人看见文字、让聋人听到声音,通过技术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

程群也认为,人工智能不仅能做到“普惠教育”,还能让“因材施教”变得可能。人工智能可以辅导作业,也能为偏远山区的学校定制“数字类课程”,老师无需掌握专业知识,和人工智能配合就能为孩子上精彩的围棋、编程、艺术欣赏课。同时,老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教几万名学生,在线上互动,教育图谱可以精准识别每个学生的进度、能力和特长,推进个性化学习。“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科技可以赋能。”他说。

如何监管数字经济,推动“科技向善”?

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大量的数据和无所不能的应用场景,但与此同时,也给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认为,数字经济的监管要把握两点——发展和规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去发展。初期应秉持审慎、包容的态度,“法无禁止皆可为”。而当发现它有问题的时候,比如隐私、能力等问题,政府监管就得跟上,要与时俱进地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任何的法律法规总是有滞后,滞后不能拖得太长,否则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他说。

不少企业家则认为,“科技伦理”的实现也需要企业自省。中兴通讯董事长、执行董事李自学说,企业的出发点必须要向善的方向走,必须保证数据和个人隐私安全,企业的发展也必须受法律法规和公认价值观的约束。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也认为,任何企业必须受约束,不能只要求别人,自己也得身体力行。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6G时代何时到来?

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两会期间又宣布组建“中国数据局”,我国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是基础。

王江平表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要把握三个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据产业化,产业数据化。他表示,我国5G基站已超240万个,国民经济有一半行业在使用5G,还推动了千兆城市建设和算力的布局。接下来,要一步深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千兆城市的建设以及算力网络的建设。

他还谈到了6G的发展,并透露目前全球对6G还处于愿景需求、关键技术的研究,国际电联预计2030年商用。他说,中国对6G的发展持开放态度,欢迎全球企业和各界人士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推动6G的发展。

特派记者 金旻矣(新民晚报博鳌今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