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人生哲学, ChatGPT, 哲学教授, 生命动力
📚《探索人生哲理的十步旅程》——华东政大姜教授新书解读!🌟通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之力,《将人生哲学到底》一书以10个核心词汇(生、爱、乐、创、迷、勇、贪、命、自、死)为钥匙,引领读者穿越古今哲学大师的智慧殿堂——萨特、奥古斯丁、柏格森等人轮番登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深邃的哲学思想。📚探索哲学不只关乎思考,更是生活态度的体现!📖现在就踏上这趟哲思之旅吧!SEO优化:#人生哲理 #哲学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新书
🌟跟随哲学巨擘萨特与福柯的脚步,46岁的姜宇辉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学术背景,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智慧光芒。他不仅是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政治学会的一员,还活跃在专业委员会领导岗位上,担任《新哲人》中文版主编,引领哲学潮流。📚这位深藏不露的哲学大家,不仅在严谨的学术领域耕耘,更以新媒体为平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哲学知识,成功塑造了自己独特的“网红哲学教授”形象。他的存在,打破了学术与大众间的壁垒,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的喜爱,被誉为哲学界的时尚偶像。✨透过这些头衔和新媒体影响力,姜宇辉的哲学之旅不仅丰富多元,更在当代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名字和思想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理解世界的有力桥梁。🌐
新书分享会现场 学者姜宇辉
📚在北京的三联韬奋書房,一场關於《哲學如何塑造生活》的熱門書籍分享活動拉開了序幕。這裡,學者們聚焦於「探索生命深層的智慧」,姜宇辉教授與清华大学人文學院的汪民安教授等一眾思想領袖共同探討了人生的哲學之問。📚✨透過他們深入的分析和啟迪性的對話,讀者不僅能體會到書中的精辟見解,更能在這場知識盛宴中找到人生哲理的實踐之道。SEO優化後:北京三联韬奋書房近期熱門活動聚焦《哲學與生活》深度對話,姜宇辉教授及清华大学汪民安教授等學者共探「生命中的智慧之源」,為讀者帶來哲學思想的深度解析和實踐建議。✨📚
🌟ChatGPT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学者姜宇辉对此持独特见解。他戏谑道:“去年元宇宙是个热门话题,今年ChatGPT就火得一塌糊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纯粹的炒作,反而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哲学研究者,姜教授坚信ChatGPT具备前所未有的解放性力量。他的观点与众不同,认为ChatGPT不仅模仿了自然语言的语法结构,更深入地模拟了人类思维的模式和方向。这标志着AI的进步已超越了以往单纯的逻辑处理,迈向了理解与创新的新高度。📝对于那些关注人文学者的态度,姜宇辉暗示他们可能对此持有保留或谨慎的看法。然而,他本人对ChatGPT的潜力持积极态度,期待它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ChatGPT开启新纪元,打破传统AI束缚!💡它以其人性化思维模拟,与用户展开深度对话,颠覆以往单一的解决方案。🎯德勒兹的理念在此得到生动体现:提问而非答案,才是驱动创新的原动力。人類的进步并非线性积累,而是通过问题的探索,打开无限可能的思考维度。🌍ChatGPT鼓励我们主动思考,提出独特见解,保持思维活力与生命力。🔥只要善于发问,以开放态度挑战,我们的智慧就永不停息!🌟
🌟💡德国媒介学巨擘基特勒在其经典著作《实体之夜》中一语惊世:过去200年间,人类的思考模式并非真思考,而是数据操作的大转变。他暗示,随着我们步入数字与虚拟的世界,思维似乎逐渐退化。然而,ChatGPT的出现,无疑为这种潜在的思考复兴带来了曙光。🚀🔍姜宇辉教授深感,这项技术不仅激发了人们自由探索、开放提问及联想思考的能力,更可能引领一场思维革命。🌍🧠
《将人生哲学到底》
“哲学不指导人生,哲学就是人生本身”
一如这本书《将人生哲学到底》书名中的“哲学”二字,显然被用作了动词,凸显了哲学家走出书斋的入世情怀。在该书前言中,姜宇辉夫子自道:教了十多年哲学,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个学生的一句话,他说,“老师,哲学书里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我就是不懂。”
“我从学生的这句话里还读出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哲学书里最重要的可能恰恰不是一个个词、一个个句子,而是在后面把它们贯通起来的东西,也就是论证、推理、思维(thinking)。所以,一本哲学书最精华的地方可能也就是这条内在的线索。而对这条线索,大致是可以用清楚明白的话来解释清楚的。如果解释不清楚,那就说明其实讲者自己也没懂。”
姜宇辉在开场白中介绍说,新书的成因和内容来自自己在三联中读上开设的栏目。“西方哲学的起点是来自对话,只不过大家翻开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对话,你会发现他们是以一个教导者的面目出现的,其他的对话者,包括旁听的年轻人,只是唯唯诺诺地说,‘是、对。’但在我的节目中实现了一种互动,它还不是实时的,却不再是一个人的独白。通过听众的留言,我也在及时修正之后的话题和表述。很多观众留言我都有截图,有时候真是感动到我要流泪,感动到我还有希望,还有动力活在这个世界上。”
讲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学界同行告诉姜宇辉,粉红色的书封是不是太卡哇伊了?“你是一个学者,要搞学术性的工作”云云。对此,姜宇辉辩白道,书封图案来自马蒂斯一幅画作的局部。“我觉得用野兽派来形容这位画家并不恰当,他的画作里充满着生命的动力,我想把这种动力贯彻在自己的写作和思考的过程里面。”
“这本书的装帧,也挺符合我对法国哲学的理解和研究心路,包括从生到死,从萨特到列维纳斯——我一开始研究的是德勒兹,受到德勒兹很多重要概念的影响,包括生成、流变,还有多元性,多元体这些的影响。但到了列维纳斯,我想把这些年全新的思考,对否定性的思考、对断裂的思考、对创伤的思考引入到这本书里面,给大家展示我自己的思想变化。”姜宇辉说。
汪民安在发言时提出,哲学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就是你的行为,怎么度过这一生?这就是哲学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以前总是讲哲学指导人生,其实哲学不是指导人生,哲学就是人生本身。”
新书分享会现场学者汪民安
“福柯不喜欢欲望,德勒兹不喜欢快感”
回忆20世纪下半叶法国哲学圈最重要的两位代表人物,德勒兹同福柯的交往上,汪民安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德勒兹,但发自内心崇拜福柯。“在福柯和德勒兹成名之后,以前的哲学,包括萨特的哲学,基本上就开始消退了,他们俩主导了整个后结构主义哲学性的思考。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拉美,南美影响也非常大。2000年前后,在中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任何一个大学里面,都可以找到研究福柯的人,找到研究德勒兹的人。”
“他们两个可以说是互相欣赏。福柯曾说,终有一天,这个世纪应该以德勒兹命名。德勒兹在福柯去世后也说过,我长期追随福柯。当然,他们在1977年之后鲜有来往,这里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哲学上的分歧是,福柯不喜欢欲望,德勒兹不喜欢快感,但是福柯喜欢快感,德勒兹喜欢欲望,这两个词在他们的哲学主张中,一个是欲望哲学,一个是快感哲学,谁也没说服谁。另外在巴以问题上,福柯支持以色列,德勒兹则支持巴勒斯坦,更左翼。”
“1984年福柯(罹患艾滋病)住院,表达了想见德勒兹的愿望。德勒兹来到医院后,医生以传染病为由不让他近距离探视。两个人就打了电话,一个在医院外面,一个在医院里面,非常近地打了一个电话,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告别。德勒兹后来接受采访,提到后期同福柯互不来往不是有什么矛盾,只是他觉得福柯那个时候需要孤独,这是一种非常哲学化的表述。”汪民安说。
就此,姜宇辉补充说,福柯曾经对自己在法兰西学院授课的情形感到沮丧和孤独。“每次讲完课以后,潮水一般的学生涌向讲台,他们只做一件事情,把讲台上各种各样的录音机拿走,同老师没有任何的交流和提问。授完课的福柯在那一刻感觉非常孤独——他早已成名,在整个法国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台下的学生只是冲着他的名气,把他当做偶像,来满足自己追星的欲望。福柯感受到的孤独,其实是所有学习哲学、探索哲学的人一开始都应该有的状态。学习哲学,应该对这个世界持一种批判的态度,我把它叫被动的孤独,把你自己和世界分离开来。”
新书分享会现场
“我相信这个世界还会变好”
《将人生哲学到底》的最后一章谈到了死亡,姜宇辉介绍说自己引入了列维纳斯的学说。“我在做这一集(对应三联中读栏目)的时候是2020年,新冠最厉害的那年。我每天看微信,上面所有的文字都是黑色的,大家对新冠的恐惧,对人世间的厌倦,对这个世界的批判……让我想到了列维纳斯的《总体与无限》这本书。”
“我从列维纳斯这本书里面找到了死亡的三重意义:科学的死亡,宗教的死亡,哲学的死亡。苏格拉底甚至说过,哲学就是训练去死,准备去死。到了列维纳斯这本书里面,死亡成为我们面对‘他者’负起责任非常重要的目的或者说动力。面对新冠造成的死亡,我们该怎样去面对他人的死亡,他人怎样向我们发出思考的召唤?我最后还是想回到德勒兹那句话,我相信这个世界还会变好,就是因为我们还能思考。只要我们还能够思考,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