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ChatGPT, 电信诈骗, 知识星球
中新经纬4月12日电 题:ChatGPT“智商税”现象为电信诈骗提供土壤
作者 陈兵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南开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
🔥ChatGPT热潮下,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乘机玩弄人心,巧妙地利用社交心理大肆敛财,各种兜售‘次数’、‘指令’和高价交易的现象层出不穷。虽然这款AI工具引发了众多创新与挑战,但其背后的伦理和技术问题往往并非技术本身所致。本质上,这些行为是打着新商业模式幌子的诈骗手段,企图借消费热潮来达到非法盈利的目的。🛡️务必保持警惕,防范智商税陷阱。
消费者如何注意风险防范?
🚀警惕!国内ChatGPT仿冒热潮兴起,务必小心👀!近期,市面上涌现众多自称ChatGPT的小程序和图标APP,混淆视听,意图诈骗新手。然而,请注意,ChatGPT官方至今仅提供网页版服务,那些声称免费试用的套路很可能在你享受短暂乐趣后,转眼变成收费陷阱💰。诸如Ai智慧聊、AI聊天机、聊天小AI等名称的小程序,看似吸引人,实则藏着玄机。一旦掉入圈套,后续付费环节会让你不胜其烦。务必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n\n更糟糕的是,一些不良分子甚至在这些假冒软件中嵌入非法内容,如裸聊和赌博广告,严重威胁用户隐私和安全🛡️。抖音等平台上的评论引导也不可轻信,那些所谓的众筹项目和大公司背书往往只是虚假宣传,试图利用ChatGPT的热度来骗取投资。\n\n总之,保护个人信息,远离不明来源的ChatGPT仿冒品是当务之急。保持冷静,等待官方渠道的确认,才是明智之举🌈。
电信诈骗狡猾多变,其本质不变,换个马甲继续行骗。近年来,我们对各类电诈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包括但不限于套路贷和众筹等非法集资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陷阱至关重要。别轻易被链接所诱,对网上的信息保持警惕,特别留意那些要求预存或预先购买的行为,它们可能是诈骗的新手法。记得,安全第一,谨防上当!📚🛡️
🚀【揭秘ChatGPT黑市】🔥 网络上,ChatGPT账号犹如烫手山芋,一度标价高达30元,不良商家甚至滥用“一号多售”,造成账号混乱,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被限流的阴影笼罩下,聪明的用户开始转向官方接口,无需复杂工具就能高效使用,这无疑成为市场宠儿。🔍 国内企业嗅到商机,纷纷推出基于ChatGPT API的对话机器人,打着付费订阅和次数交易的旗号,价格却天壤之别。💰 一些公司月费高达200元,按次收费也低至0.1元,但这与Open AI官方的透明定价形成了鲜明对比——每千字节仅需0.002美元,近乎免费!👀ChatGPT API的市场混乱,让真正的价值回归清晰。💡 作为AI技术的基石,ChatGPT的开放性不应被无端炒作所掩盖,合理的价格和规范使用才是关键。📝 让我们期待一个健康、有序的ChatGPT生态,让消费者真正受益于这一创新力量。🌍
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是否构成诈骗仍需谨慎判断。国内在物品‘搬运’过程中确实会消耗资源,提供基础服务,部分情况下可能免费以吸引消费者,随后再通过包装转售。虽然表面上看似双方自愿交易,但实质上可能存在误导,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审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确保公正公平,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
🌟法律视角下的诈骗行为并非单纯的价格欺诈,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大额榨取受害者财产。犯罪者主观上带有直接恶意,巧妙利用虚假信息误导,让信任成为损失的导火索。👀在最近案例中,我们看到的并非虚构交易来操纵价格,而更像是合理服务费的附加,商家扮演着‘海外直邮’的角色。虽然不能武断地将所有收费视为过高,但确实需要审视其背后是否存在不公正行为。
商家批量的、大规模的转售行为,可能存在对产权拥有方Open AI的业务产业一定影响。从法律上来说,对免费产品或基本免费的产品进行包装后转卖的行为存在一定隐患。批量转售可能存在侵权行为,目前ChatGPT在中国境内还不能使用,但不排除Open AI会委托中方律师追究相关责任。
“训练”指令和翻墙“梯子”能购买吗?
另一种收“智商税”的形式是建立高价的“知识星球”,兜售所谓的“使用指令”。所谓的“指令”是否能满足个体的有效需求,用户应当如何“训练”或提问出自己需要的问题的答案?我身边的朋友和学生在国外使用过相关的“训练”指令,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求,可以让你在工作或学习中通过指令的方式获得更便捷、准确的结果。你可以通过精巧的“一把钥匙”打开大模型,且根据每一次的提问不断更新记忆,调整和修正输出的答案。
这个训练过程是需要成本的。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个体的有效需求,为个体节省出训练的时间成本和学习精力。这很可能会催产出训练师这种职业,他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人机对话。
而我们普通用户没有必要对AI数据库进行“训练”,除非你将来要从事这个职业。你可能要对自己的问题不断修正,以应对给出的答案可能不理想的情况,这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候还可能引发信息泄漏的风险。
另外,在训练过程中,实际上也要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提问实际就是在做信息输出。不断训练、不断提问,不断的输出个人信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答案,大模型也收集到了足够的个人信息。结果就是,很难判断你究竟是用户还是被消费的对象。
这里面存在一个科技伦理上的问题。当下,多数科技专家都认为,针对AI的研发和训练需要审慎,审慎不等于不用,而是等待相关伦理规则和法律法规同步跟上后展开科学有序的研发,这一过程客观上会延缓AI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正如昨天(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其中拟进一步强化相关主体责任,内容涉及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算法设计、内容合规等方面。
为此,未来,一定要注重使用安全,尤其是伦理、法规的问题。虽然有人觉得信息输出不存在多大的危险,但由于大模型训练的精准性,它会通过数据挖掘,结合你其他方面的信息,在想象不到的其他领域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
要通过官网使用ChatGPT,需要用到所谓的“梯子”。实际上ChatGPT的官网在不使用VPN的情况下,是可以正常访问的,说明这个网站目前并不是国家防火墙认定的不适合访问的网站。只是ChatGPT官方在用户登陆Chat工具时,会验证登陆者的IP地址,对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IP进行限制登陆,这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新的技术封锁。而我们使用VPN工具,主要是将IP模拟成为其他国家,以绕过ChatGPT的IP限制。目前,市场就存在代为提供“梯子”的商家。
严格意义上来说,肯定是有问题的,个人不去“翻墙”就不会触犯法律,做了就会有印记,互联网都是有记忆的。个人使用此类VPN的做法是否违反法律或条例?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位正常注册国外高校的国内学生,你利用学校VPN的官方账号登录,本应合理合规的情况下来使用,但你要利用它做其他事情,这还是有问题的。
之所以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IP进行限制登陆,是因为ChatGPT暂时不符合我们国家对数据安全的要求,它涉及到数据出境的问题。同时,由于ChatGDP是基于大型语料库模型,语言本身就涉及很强的文化属性,这里肯定会涉及到价值输出的问题。
用户如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查询黑猫投诉几件案例显示:一、在必应搜索购买ChatGPT账号时,排在前面ChatGPT入口购买的账号一直不发货,已经超过了七天,虚假发货。花费38元不退款;二、下载ChatGPT提示VIP可以无限次使用,缴费19.9元后,依然无法使用,没有任何反应,也无法联系被投诉对象昆山红阅信息有限公司的客服;三、投诉对象为上海凤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用户反映花费19元在网上下载ChatGPT,要求付款使用,付完款发现不好用,没有完善的功能,甚至很差劲,跟不能用没有什么区别;四、有用户反馈通过财付通微博,搜索出的ChatGPT并安装,使用时显示要收费,我就付了19.9元之后使用,查不到想要的任何信息,就是一摆设。根本使用不了。
用户第一时间会本能地选择自力救济。所谓自力救济,指发生法律纠纷时,民事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对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予以救济恢复,以此来维护和保障自己权利的方式。救济不力时会选择公力救济,譬如,通过诉讼、报案、检举等方式,相关机构可包括法院、公安、市监、网监等部门和机构。具体到前述问题,用户首先可以通过平台与服务提供方协商,寻求和解,如果不理想,还可以从网络监管的投诉渠道上获得帮助,针对销售中存在的虚假等问题,也可以举报至政府相关部门,这个行政调查执法还是比较有力度的。最后,也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予以起诉。(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编辑:付健青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