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时代:教师如何应对挑战?》
文章主题: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教师职业,教育改革
chatgpt来了!这股冲击波让原本就经历过人工智能冲击的教师岗位又一次“摇摇欲坠”。
未来,教师的职业会被替代吗?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重构?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所长,曾在他的文章《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中提出,新的教育环境中隐藏着新的机会。他认为,未来的教师需要具备与人工智能助手ChatGPT协同育人的能力。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将使教师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引导者。同时,他们还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ChatGPT,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李政涛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在《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3年3月的文章《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中,作者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以及教师在这个领域的生存策略。文章强调了ChatGPT等人工智能助手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教师应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积极拥抱技术的理念。同时,教师还需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此外,教育部门和企业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教育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将能够在与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互动中找到新的机遇,实现教育的优化与升级。
人人对话所蕴含的伦理、审美及无处不在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机器难以取代的。如果有一天,人人对话从教育领域中消失,那并非教师角色的消失,而是教育的彻底灭亡。
chatgpt无法替代的是教师的存在价值,因为教师在诸多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例如,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意义、思维与情感、意志与勇气、奋斗与进取、反思与自省、创造与创新等方面,教师的存在價值是无可替代的,同时也是极其珍贵的。
在当前的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新课程与新课标的 implementation 也需要从 ChatGPT 的角度进行审视、规划、执行和评价。
在众多的人机对话中,并非所有的对话都能具备教育价值。要让由ChatGPT引发的对话发挥其最大教育效应,关键在于利用自身的“转化力”进行自我提升,从而实现教育效能,发挥出教书育人的功能。这便是教师在当下应尽的重要使命。
ChatGPT到来了!作为一种新兴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它是一款具备与人类交流能力的“聊天机器人”。与他人工智能助手不同,之前的机器人在海量的数据中搜寻并挑选出最优的答案进行展示,其本质更像是“筛选”和“搬运”的角色。然而,ChatGPT的出现,将这一模式颠覆,它不仅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还能生成新的文本,甚至能完成撰写文章等任务,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水平。
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分析、生成和创造的能力。通过检索海量信息并联系会话过程中的上下文,ChatGPT能够运用高速算法生成不与现有信息相同的答案,表现出卓越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chatgpt的横空出世,是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新一轮冲击波,成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
冷眼观之,人类开发出的岂止是一个便捷好用的新工具,而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它对人类的威胁等级再度急剧提升。
教师职业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当人们兴致勃勃、如数家珍般地盘点chatgpt能够帮助人类做的各种“家务活”或“私活”的同时,又开始忧心忡忡于一个老话题:哪些职业或工作步入危险区,最有可能被它替代?
这是一长串而且还在不断延伸的职业清单:
从事技术类工作的程序员、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从事媒体类工作的广告、内容创作、技术写作、新闻工作者;从事法律类工作的律师或律师助理;
从事金融类工作的金融分析师、个人财务顾问,以及市场研究分析师、平面设计师、会计师和各领域的客服人员等。
他们虽然工作性质、内容和方式不一样,但都与大量数字、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有关,这恰恰是chatgpt令人惊叹的优势:特别擅长准确地处理数字,更快地生成代码,能很好地阅读、写作和理解基于文本的数据。
以市场研究分析师为例,之所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很高,在于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收集数据,识别和确定数据中的趋势,设计有效的营销活动或决定在哪里投放广告。
以chatgpt为代表的前沿人工智能,早已具备了这种分析数据和预测结果的能力,远超拥有人类智能的大多数市场分析研究师。
接下来,轮到“教师”了。chatgpt带来的新的冲击波,让原本经历过人工智能冲击的教师岗位,又一次变得摇摇欲坠,重新登上了被取代的疑似黑名单。
有人放言,chatgpt已经可以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轻松授课了,即使它在知识方面存在缺陷和不准确之处,但只需要给与chatgpt相应的训练,很容易加以改进。
这一看似乐观和轻松的观点隐藏着一个预设:教师是训练的产物。
更深层次的假设,是把教育的本质视为纯粹的训练和操作,背后的主导是根深蒂固的技术思维和操作思维,以为完美的技术操作可以完美地解决一切教育问题。
显然,这高估了chatgpt,低估了教师,在根本上,是对教师成长和教育过程复杂性的双重低估。
教师不是简单地训练出来的,教育的问题也不是单靠机器程序设定能够解决的。无论是教师成长过程,还是教育过程,都离不开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
尽管chatgpt通过人机聊天对话,拓展了教育对话的新路径和新方式,但人-机对话依然不能完全、因此永远不可能替代人-人对话。
人人对话中的伦理、审美和无处不在的社会情感能力,都是任何机器无法替代的。
一旦有一天,人人对话从教育生活中退场,不是教师的消失,而是教育的消亡。在chatgpt处于高热以及狂热期的当下,我们保持清醒和警惕的主要方式,是坚守一个原则:“必须把这些东西看做提供生产力的工具,而不是完全的替代品。”
然而,不能被替代,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
我们仍然要以谨慎乐观的态度,正视chatgpt带给教育和教师各种可能的巨变,思考并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的出现,将会给人类教育和教师带来什么新机遇和新变化?有了chatgpt,原有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因此有什么不同?
新变化中孕育的新机遇
新变化从新危机开始,新机遇从新危机开始。
01
这是一次重构人与机器关系的机遇
当chatgpt以“聊天”机器人的面目出现在人类面前之后,高度强化了人机交互的广度与深度、频度与密度,“聊天”作为交互对话的中介,将人与机器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对于人类来说,对机器更加“难舍难分”,大幅度增强了对机器的依赖度、信任度,以及人与机器的黏合度、融合度。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从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使用者和被使用者的关系,上升为人机平等对话的关系,从“我与它”走向“我与你”的对话。
这种关系性质的迭代升级表明,chatgpt的角色不只是工具,也是人类对话和发展的伙伴,甚至成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一部分。
智能教育机器人早已承担了教育者的角色,chatgpt可以视为教育机器人的升级版;在教育对象的意义上,一方面,人类成为chatgpt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chatgpt 也是人类教育的对象,由人类通过编程等方式,对机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改变,让其正向助推人的成长与发展,这带来智能时代的教育的重大转向:让机器受教育。
伴随着新转向与新型人机关系的构建,将让我们重新理解“什么是人?”“什么是机器?”之前对于人的认识,是以兽性、神性等作为参照系,在人与动物、人与神的比较中展开的。在智能时代,机器成为理解人性、洞察生命的新的参照系,人与机器的比较反复出现。
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一个古老但常新的问题再次浮现:人是谁?以及,人为什么活着?
02
这是一次推动人类自我进化的机遇
人工智能的出现,在某些能力上一骑绝尘,让人类智能相形见绌的同时,还可能造成人类智能的退化,这是最需要警惕的风险与危机:机器越来越聪明,人却越来越傻。
在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面前,人类智能跟不上对方的发展速度,或者止步不前,直至出现“脑萎缩”。
chatgpt引发的最大危机,不是职业,而是人本身。
化解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创造性地实现一种转化:把人机对话的过程,变成人类自主学习的过程,变成人类生命自我超越、自我进化的过程。
如果只是通过对话,为解决人类的某些困惑难题,提供一些结果性答案,或者替人类完成一些工作、生活或学习中的事务等,只能满足人类的身体需要,既助长身体的惰性,也滋长精神的惰弛,唯独对人脑的成长无益。
不知不觉间,替代成了宠溺,人类只能成为被机器溺爱的孩童,习惯于被人工智能娇生惯养,沉溺于机器营造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难以自拔,反而造成自身智能的废弛和荒漠化。
在越来越强势的人工智能面前,人类智能成为长不大的儿童,甚至沦落为机器的工具。
避免这一致命性危机的出路,是人类学会在人机对话中自主学习和自我生长。
chatgpt的诞生,既展现了它强大的自主学习新能力,也提供了一种人机对话的新样式,进而为人类创造了在人机对话中学习,推动自身智能升级、实现自我生命进化的机遇。
03
这是一次打破替代思维
走向共生思维的机遇
智能时代每一轮新技术变革所引发的热议,都离不开“替代”这一关键词,人类社会弥漫着日渐浓重的“替代焦虑”。
受困于“替代思维”,根源是二元对立式的思维习惯: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将人与机器对立起来,触目所及的自然是“竞争”“对抗”和“冲突”,结果把两者变成了“谁替代谁”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变成人与狼的关系。
实际上,还存在另外一种思路:借助chatgpt,探索并创造人机之间相互激荡、相互超越的新格局。
它带来的不只是新目标:通过人机之间的“双向奔赴”,实现“双向超越”,还有新思维:从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
从此,我们不再执念于战战兢兢地询问:哪些职业会走向消亡?
而是自信追问并果敢探索:如何让人机关系,从“此消彼长”到“共生共长”,从“单向进化”到“双向进化”,从“单向超越”到“双向超越”,形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你追我赶”的共生格局?
无论这一理想能否实现、何时实现及如何实现,至少表明,chatgpt激发了人类超越自我的渴望与勇气。
04
这是一次理解人师存在价值的机遇
各种“替代论”并非没有合理之处,它在放大人工智能的所能,让人类智能“自叹弗如”“自惭形秽”的同时,确实也让诸多职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得以重审。
尽管教师不可能被chatgpt这样的机师所替代,但人师的部分角色、职能或作用,如设计课程、知识搜索、生成教学内容、展开课堂模拟、进行语言翻译、推进作业测评等,或多或少被机师所代替,从而让教师从一些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只有“人师”才能做的事情,发挥人师才有的所能。
人师的所能,就是机师的所不能。唯有将两者联结起来,才能真正理解两者各自存在的特殊价值。
chatgpt所不能的,就是教师不能被取代、不会被湮灭、无法被超越的存在价值。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意义、思维与情感、意志与勇气、奋斗与进取、反思与自省、创造与创新等方面,人师的存在价值无可替代,弥足珍贵。
05
这是一次促进教师能力重塑的机遇
教师职业本身不会被chatgpt等ai替代,但并不表明所有教师都会在它的冲击下安然无恙。
如同有人所言,那些“做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是随时可能被淘汰的“高危人群”,这些教师的命运,不是被替代,而是被淘汰。
四大“教育本领”助力教师绝地反击
在chatgpt的步步紧逼下,教师如何绝地反击,才能绝处逢生?
为此,教师需要重塑或强化什么能力或本领,哪些“教育本领”只有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01
第一大本领:
善于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
当chatgpt进入课堂,成为师生的对话伙伴,将会形成远比传统课堂更为复杂的对话关系:既有“生-机对话”“师-机对话”,还有“师-机-生”或者“生-机-生”的对话等。
不论哪种对话形式,都应当彰显出课堂中人机对话的教育特性,阐扬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助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人机对话中真实且深度地发生。
但应然不等于实然,人机对话的育人理想不会自动变成育人现实。即使在课堂上,也并非所有的人机对话都具有育人功能。
教师虽然不是技术人员,无法参与并影响chatgpt的技术编程及运用,但可以通过具体应用挖掘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
为学生丰富对技术工具的理性认识,掌握与机器对话的路径和策略,提供唯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获得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提升只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生成与发展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审美能力等;最终学会在人机聊天对话中学习和成长。
以此价值体认为基础,教师将人机对话的育人设计引入教学设计,来干预、引导课堂上的人机对话过程,实现这一特殊育人价值的创造性转化。
这是面对作为机师的chatgpt,人师可以亮出的第一大本领:为课堂中的人机对话确立教育的目标,注入教育的气息,昭示育人的价值,突显教育的伟力,最终在成事中成人:通过成就对话之事,成就理想之人。
02
第二大本领:
善于选择并且教会只有人师
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
育人价值的明晰,离不开“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厘定,它受制于背后的前提性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能力最为关键”。
作为ai的最新代言人,chatgpt的出现,为这些老问题的回答,树立了新尺度和新标准,随之推出了新答案。
任何选择,都意味着舍弃和减除。我们就此转而探问:有了chatgpt作为标杆,什么知识和能力可以不用教了?
基本准则无非是:凡是人工智能擅长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凡是人工智能不擅长或者无能为力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多教或重点教。
比如,记忆型、计算解题型、考试训练型的知识与技能不用教了。
chatgpt是考试训练的天敌,最擅长记忆和计算,在它面前,那些牺牲了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换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堪一击。
这是一场教育悲剧:在学校里,在课堂上,经历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学习和教学,师生共同花费无数心血,流尽了汗水,结果只是在做可以被人工智能迅速替换、重复的工作。
为避免悲剧的发生,教师不能不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向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或不能替代的知识和能力,如价值观、高阶思维,好奇心、想象力与审美力等。
这预示着,当下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同样需要以chatgpt为新视角和新准绳,重新加以解读、设计、实施和评估。
它着重提醒我们: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培育,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与尊严;
更加注重改变思维与提升思维,包括批判思维、创造思维,以及编程思维、模块思维等智能时代最需要的思维能力;
更加注重情感的学习,机器可以模拟情感的各种表达方式,但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真实的情感世界;
更加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机器永远不会疲惫,从来不会真实地感受到挫折、沮丧和绝望,然而,这是人生的常态,为此特别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这些素养都是人师的所能和所长,但却是作为机师的chatgpt的所不能和所不长的。
03
第三大本领:
善于在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中
创造性生成
所有chatgpt带给教师职业的挑战,归根到底,与“能力”和“专业能力”有关,“生成能力”是其中的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
这是chatgpt的真正可怕之处:不仅在聊天对话中即时生成口语,还能生成书面语言,而且是“科学论文”这种充满创造性、富有思维含量的高阶语言,写出了让国际名校教授都为之叹服的高水平论文。
与之前的ai技术相比,chatgpt完成了从“数据分析”到“数据创作”,从“分析式”到“生成式”的智能升级,升级为一种具有高度生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工智能,真正让人工智能活起来了。
一个活的、不断进化的“数字生命体”站立在了人类面前。这一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对象或生成物也不断在迭代升级:从生成阅读摘要、童话故事、新闻报道、综述文章到生成科研论文。
正是chatgpt愈发强大的生成性,构成了对教师真正的威胁。教育教学之所以复杂,就在于师生的教育对话中充满各种意外、偶然和不确定性,具有丰富且无限的生成性。
教师之所以需要教学机智,是因为再周全、精细的教学预设,都无法完全应对课堂上具体、生动和无限跳跃着的生成现实,只能“在生成中处理生成,在处理生成中创造生成”。
当同样具有生成能力的chatgpt走入师生之间,变成师生对话共同体中新的对话者,教师怎么办?
这将是“双师”,即人师与机师之间能力大比武的新科目:比试课堂上的“即时生成能力”。要赢得这场比武,关键是:教师的生成能力,能否同步升级?如何同步升级?
三个升级方向不可或缺:“转化力”“综合力”和“指导力”。
当chatgpt以教育智能机器人,即机师的身份,进入课堂和日常教育生活之后,“人-机-人”或“师-机-生”的三方对话,成为常态化的对话关系。
对于教师而言,如前所述,首先需要挖掘和转化聊天对话的育人价值,毕竟,不是所有的人机聊天都具有教育价值,如何让这场因chatgpt而生的对话,通过自身“转化力”的施展和提升,产生教育效能,发挥育人功效,是教师的第一要务。
接下来的任务,是最具挑战性的“综合力”的提升。同样具备生成能力,与chatgpt相比,身为人师的教师,既需要在和学生对话中,生发富有教育意味和成长气息的生成,还需要在和机师协同对话中有生成,更需要综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师与机师之间、人师、机师与学生之间等多元对话中产生的各种生成。
这是一种“从生成中生成”的“综合生成”,是生成能力的最高境界,也是进入chatgpt时代才有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
此外,是提升“指导力”,指导学生学会和chatgpt聊天对话,在对话中学会识别什么有助于或者妨碍他们的学习,学会建立并使用ai工具的准则:知道不等于理解,更要指导学生提升与ai聊天对话学习中的自主反思能力与重建能力,明确把超越ai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之一等。
04
第四大本领:
善于与作为机师的chatgpt协同育人
人师与机师共同进课堂,同上一节课,在协同教学中协同育人,已不再是想象,而是真实存在的现实。更加“智慧”的chatgpt将很快加入进来,人类课堂自此变成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位一体式课堂。
置身于新课堂里,人师与机师的对话随时会发生,而且两者之间的隐性竞争与相互合作,也必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由此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要求:要有和chatgpt协同育人的能力,可以称之为“人机协同育人力”。
与以往教师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协同不同,如今的协同性质,不再只是人与工具的协同,而是两类智能的协同,是两类主体或两类人的协同:人与机器人的协同。
这种协同的交互性、生成性及其复杂性亘古未有,对于教师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实质上的协同育人共同体里,人师如何主动展现并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育人能力,同时牵引或带动机师协同育人进而融合育人的能力,都是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新本领。
不论什么本领,都意味着教师亟须在和chatgpt的直面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唯有如此,地球上的“人类”教师,才能在chatgpt时代绝处逢生,在屹立不倒中重新崛起。
图片来自拍信图库
编辑 | 王佳依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教师职业,教育改革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