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AI小说 3个月前 lida
18 0 0

最近AI滥用的相关新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键脱衣、“复活”已故明星、生成乙游主角等事件频发。

肆无忌惮的AIGC终于踢到了网文这块铁板。

在应用软件市场中,字节跳动旗下番茄小说APP的评论区,出现了很多一星评价。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作者跑路?霸王条款?个人隐私喂AI?番茄小说想干嘛?

Part.1

霸王合同

事情是这样,今年7月初,有签约作者在“龙的天空”网站上发帖询问要不要签署番茄平台给出的“AI训练补充协议”,该协议要求作者将其作品“投喂”给AI模型训练进行内容开发,此举引发作者群体对于相关条款的质疑。

该补充协议部分内容如下: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很快有网友用大白话翻译了补充协议: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根据条约内容和网络舆情,整理出以下几个疑惑与猜测:

使用作者的作品作为语料进行数据库的训练能明白,但是使用作者个人信息是什么意思?模仿个性化的文风再贴个名字,贴名牌标出厂,挂羊头,卖狗肉?

用于智能技术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就这么拿来主义?如今即使网络二创也会标个产出,这也太不讲武德了!

结合补充协议总结下来,番茄的操作有两个目的:

一是让签约作者授权作品相关信息给AI进行已知或未知内容的开发,作者将会获得“优先参与平台AI新功能内测”一个子虚乌有的资格,没有任何实际收益。

二是一旦出现了AI作品用到作者的文章思路,作者无权追究著作版权。用网友的话来说这是“把作者亲妈的亲儿子抢过来撕碎了拼凑成新的缝合怪,再转手卖个好价钱,你无权过问。”

这一纸AI协议,模糊不清,毫无章法,充斥着漠视主观能动性的傲慢。西红柿你真霸道啊!

Part.2

苍白回应

7月20日深夜,有签约作者表示在AI产品豆包中搜到自己曾经大小号的各平台作品,其中涉及到LOFTER、海棠、起点、晋江。

豆包和番茄是字节系产品,原来个人信息是这么用吗?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7月22日#作者联合抵制番茄小说#冲上热搜,不少作者要求解除AI协议。还有作者表示此前在不了解情况下就签署了相关协议,上热搜才发现里面有这么大的坑。

7月23日,番茄小说告诉有关媒体,已上线解除相关条款的功能入口,同时在“龙的天空”网站表示平台现阶段开发的是AI辅助写作,而非纯AI作品。

未开发纯AI作品,那经过人工润色的AI作品是不是就不算了?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随着舆论的发酵,有网友表示点开三本名字不一样的书,打开内容竟然一模一样!

7月27日,#番茄小说多个作品高度雷同#话题再次引爆网络。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除此之外,网友还发现,番茄在大批量的建新号,发布的疑似是AI封面和AI小说。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甚至一月上架200本,如此惊人的上架效率,很难不让人怀疑。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据相关媒体消息,有签约作者表示在解约协议后明显感觉到作品的流量大不如从前。

大批的签约作者正在通过停更、断更、甚至烂尾的极端方式对抗平台,更有作者组织发起8月集体断更的倡议、向国家版权局投诉举报平台侵权行为。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专职律师对于此事一针见血道:“番茄更改合同是属于利用平台优势,搞霸王条款,侵占平台作家的智慧成果。

而目前我国针对AI的法律法规太少,现行法律实际上完全没有应对AI的条款,因此,没有法律就没有限制,在AI的发展蓬勃无序下,滋生的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Part.3

法律与隐忧

实际上,目前在国内大型网文平台和AIGC合作的并不只有番茄一家。

去年七猫平台牵线百度“文心一言”,同年9月阅文集团发布大模型“阅文妙笔”和“作家助手妙笔版”,向部分作者开放内测,彼时还是打着帮助作者提供“AI助理”辅助写作功能的旗号,来进行相关角色或场景的刻画。

之所以这次番茄事件格外轰动,是因为番茄一副“我摊牌了我不装了”的势态,将授权AI的事由幕后拿到台前。

根据破窗效应,资本对于底线的试探只有“0和无数次”,况且目前看到的“0”也不仅仅是“0”了。

那么,AI真的能替代人的原创吗?

对此,有网友表示AI生成的作品,极易替代腰部以下的作家,而头部作家并不会受太大影响;有网友持反对观点,只要大模型训练样本足够多,加上人工润色,就能创造出更优的作品。

事实上,目前受AI影响最大的是占据网文江山90%的底层网文作者。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看到不同平台作者发出的呼声,他们有考公考编失败转投网文,试图上岸的小镇青年;有中年失业贩卖文字换取“碎银几两”的数字游民;甚至有全职宝妈和残障人士。

如果说“萝卜快跑”是结合国际形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那AI对于文化艺术的入侵,更像是“知识暴徒”对原创的掠夺,在本就难以界定知识产权边界的文学市场中再搅一团浑水。

有业内人员观点认为,目前AI技术会影响到就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并不能代替人类工作,AI只能做到降低工作门槛,但无法替代人的全局把控。

所以,在产业更迭的阵痛期,在真正实现人主宰机器时代的理想前,该由底层人民来承托这么巨大的代价吗?

稍觉安慰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接受人工智能投稿,我们还有可以坚守的净土。

《科幻世界》曾明文表示“拒绝”AI投稿。在2023年4月刊公告中表明立场:“本刊不接受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投稿,一旦发现未经注明的AIGC投稿,该作者作品将永不录用。”

《科幻世界》杂志文刊主任陈曜曾回复相关媒体道:“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和科幻作者生产的作品,本质上具有差别。作为出版社,首先要保障的是作者的权利。AIGC技术已经伤害到了人的权利。”

因而,原创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压缩,原创的权益正在被侵犯。时代推着每个人前进,不得不奋楫向前。

然而网文,只是AI入侵人类生活的冰山一角,其在人类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侵权风险。

今年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了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

职业配音演员殷女士发现自己的声音未经允许被使用在短视频解说中。

原来她此前曾参与录制的文化传媒公司,将录音制品提供给了一家软件公司,该公司将作品素材进行AI化处理,生成文本转语音产品进行出售牟利。法院最终判决,被告某文化传媒公司、被告某软件公司向殷女士赔偿经济损失25万元。

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和监管缺失,让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忧心忡忡,与此同时,国外也在进行激烈的维权。

去年7月,好莱坞爆发了6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罢工,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工智能可能取代演员和编剧,数月的停摆导致影视作品数量大幅减少。即使在去年9月底达成共识,而今诸多条款仍未能落实。

这些都暴露了法律法规滞后于科技发展的弊端。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刘伟表示:“对于如何深层次处理AI侵权问题,政府层面正在推进立法。目前清华、北大、中国政法大学都提出了AIGC有关草案。”

环球经纬的律师方梓楠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分析:“AI始终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裁判规则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产业的鼓励和保护,避免‘立法走得太前、行业走得太后’,蛋糕还没做好,一群人等着下刀的情形出现。”

目前看来,AI取代各平台内容生产只是时间问题,这意味着未来将面临更多不确定。

某天,笔者在发微博的时候,发现很快有人留言,原来是微博平台的AI助手,回答内容也像模像样。脑海里冒出一个恐怖的设想,平台完全可以自产自销:AI生成内容——AI评论互动——AI转发点赞。形成一个闭环的产业链。数据造假可太容易了,数字生命永动机一般的循环、刷新流量、制造漂亮的KPI。

如果AI不加限制的扩张,最终会导致越来越两极分化。一种是螺旋式向下,劣币驱逐良币,网络市场将充斥着“奶头乐”,形成平台垄断的局面;另一种是螺旋式上升,剧场效应,被动陷入“内卷式”的恶性竞争。

而在这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I技术的发展和人为的利用,AI发展势不可挡,人为控制却有迹可循。

结尾

结合最近的电影《抓娃娃》,这个讲述白手起家致富的“罗马人”家庭“没苦硬吃”的鸡娃故事,其实某种意义上与AI发展形成呼应。

AI如同人类“孕育”,需要被“教育”的一个“孩子”。

剧中的“马继业”像是被父母设在《楚门的世界》框架下的AI,电影中父母极端的控制欲让人窒息,观照当下,我们无法对AI处处设限、掣肘生长,却需要时刻提防AI意识觉醒。

有句话叫,人性就像流动的水,没有极端的恶,也没有极端的善。

AI也是如此,你只能引导,让它流去他该去的地方。

作者:贾不假

编辑:旺旺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lida 发表于 2024年8月18日 pm11:51。
转载请注明:番茄小说拿原创喂AI? | ChatGPT资源导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