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洪水来临:十大职业命运探讨
文章主题:关键词:未来科技,人工智能,职业发展,创意产业
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之中,我们将回溯2023年3月17日这个日期,认为它标志着数字时代的真正开端。在Microsoft 365 Copilot发布会上,微软副总裁Jared Spataro于此时做出了上述预测。他承诺,从那时起,Word、Excel、PPT、Microsoft Graph以及Outlook等一系列软件将实现完全互通,并都将受益于GPT-4的智能支持。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表示,Copilot的推出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与电脑的互动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开启新一轮的生产力大爆发。这次大爆发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就如同一场狂风暴雨般袭来,让人无法抵挡。那么,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变革中,谁将成为诺亚方舟呢?
GPT-4将取代的十大职业?
有人问GPT-4:最有可能被AI淘汰的工作,是哪些?
GPT-4迅速给出了前十名候选人:记录员、驾驶员、电话营销员、传统新闻工作者、前台接待员、数据分析师、政策建议者、图书馆管理员、联系渠道人、投资顾问。
在我看来,GPT-4的言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在短期内,某些职业如政策顾问、投资顾问,甚至包括人们担忧的律师、医生和警察等职位,似乎不太可能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
由于这些职业与人类的高度关联性,使得它们在政治、法律、安全和资本等领域更加依赖人类的智慧和判断。这种依赖并非完全基于明确的规则,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真正理解人性仍然存在疑虑,如果一旦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是否会允许它在相关领域过于深入地发挥作用,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外,人工智能具有记录所有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云存储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很难被永久删除。因此,即使人工智能的智能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仍然可能会对其在与人设相关的职业中的应用持有谨慎的态度。
作为一名具备机械、电气及编程等多重技能的跨界工程师,他对人工智能的普及感到担忧。然而,我向他传达了一个信息:他的职业前景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甚至在未来的职场中,他的价值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这主要是因为他能够亲自动手制造、操作和维修设备,这些技能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中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目前还只是一个算法,它主要威胁的是那些坐在电脑前处理数据、绘制图表、享受空调、缺乏运动、收入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弱的白领们。相比之下,执行人工智能指令的机器人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以乌克兰战场为例,尽管星链和无人机已经实现了全智能化,但是缺少了机械战士的支持,最后还需要人工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来。这位机电工程师听后非常高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机器人完全成熟之前,人工智能还需要他的帮助,他可以继续修理那些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设备。
有位金融界的朋友,为了妻子在国外深造音乐,特意将她送到国外。妻子的职业是调音师,这是一个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领域,反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高的境界。调钢琴大多是有钱人的消遣,他们追求的是真实感和高品质的服务,就像高档酒店必须有真人门童开关门,而不是依赖电子感应门。这位朋友的妻子,作为优秀的调音师,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原创音乐人、绘画人、自由创作人
但是,原创音乐人、绘画人、自由创作人,可能会遭到AI的很大挑战。
在某些情况下,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过去的喜好来预测他们的兴趣,并据此生成大量的音乐作品,包括作曲、编曲、演奏以及合成等。这些作品的风格和声音都足够逼真,可能会让人误认为是真正的艺术家所创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作品并不属于Swift,因此她无法获得任何版税收入,也无法向AI公司提起盗版诉讼。有专家表示,这种技术可能对音乐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提高音乐创作的效率,让更多的音乐作品得以问世;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导致许多传统音乐人的失业,因为AI生成的音乐作品可以免费获取,使得传统音乐市场的需求减少。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它可以帮助音乐人更快速地完成作品,节省时间和精力,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音乐。然而,如何平衡人工智能与传统音乐人的利益,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非专业者使用AI“深度学习”,模仿原创音乐人、插画师、自由创作人的风格,合成很多类型化音乐、绘画、文字作品。然后在某宝上以9.9元个人定制为噱头,每月批量制造上万首/幅类型化作品,能卖出1000多单也不错了。
不对称竞争,会使需要投入十几年时间和大量金钱辛苦学习、艰难实践的原创音乐人、插画师、自由创作人,被迅速挤兑得面临生存危机。
一些专门承接外包文案写作、PPT制作的自由职业者,已感到危机。这些作者能力较强,才敢于自谋生路。一篇稿件起价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每月只要完成几篇稿子、PPT,就过得轻松滋润。在GPT-4竞争下,文案单价迅速贬值,这些能力超群者不得不重回朝九晚九打工者行列,坐在办公室里指挥GPT写稿子。Boss不会因AI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而让其下午5点准时下班,以前你三天写一个方案,现在Copilot这么智能,为啥不能一天写8个方案?
而这些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的前自由职业者重回“鸽子笼”做“社畜”,将压迫能力稍弱、缺乏经验的新毕业白领更加内卷,还未必保得住自己的工作。如果寒窗十几年的结局是失业,那还下苦功学习作甚? AI研发者早就提供了“VR虚拟视觉、元宇宙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而人生苦短、白驹过隙,往往是沉浸一下,少年白头。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带来人类智慧的宕机?从人类行为学和观念的视角审视,杞人忧天虽显得过虑,但乐不思蜀可能危害更大。
作为自由写作者,前几年饱受盗版困扰,知识产权维权苦不堪言。没办法,想了些主意:PDF转图片、加水印、设密码、每页都附带版权声明等,以增加盗版成本。盗版者得请文字编辑把图片人工录入为文案,再请专业美工重新配图设计成稿,这样仅人力成本就得上万。盗版是为偷钱,得不偿失自然就不会有人盗了,这种自我保护效果还挺不错。
但是,AI具备了看图识文能力,甚至能移除文章的水印,还能够根据文章配图在网上搜寻清晰度更高的图片,还可以根据文章风格替换些词语、调整结构、更换图片,编撰出非常类似却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文章,AI公司把这种能力称为“深度学习”。当这种科技将变造、剽窃一篇作品的成本降低到50元时,原创者的一切努力与奋斗都将付诸东流。
活人每天至多写2个短篇,如果被AI“深度学习”瞟一眼,然后开始变造,半天就复制出200篇类型化文章、向50个编辑部投稿,怎么与其竞争?
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原创写作,都需要长期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磨练、更兼天资与悟性、生活积累,最终成功率还相当低。如此辛苦、艰难、低效费比的思想、文化、艺术产出,被AI瞟一眼就“深度学习”了,原创就会被淹没在类型化复制、批量化销售、低价竞争的“红海”里,原创者只好改行谋生。
后面的孩子,谁还会再去学这些充满艰辛、费力不讨好的东西呢?大家从小学点编程就行了,谁搞出一张原创,AI蜂拥而至、“深度学习”,然后成千上万迅速复制、在某宝店里9.9元个性化定制大倾销。结果因同质化竞品太多,降到6.9元、4.9元,甚至1.9元……原创者消失了,“深度学习”者卷死!这很可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现实市场。
诺亚方舟与大洪水
人类历史上每次生产力巨大跃进,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整个社会观念和人的行为方式。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进步无可阻挡,但是人类群体和个体进步,却永远不如科学与技术进步快,这种发展不对称性,总会付出巨大代价。
1890年代之前,欧洲城市遍地马车,当时《泰晤士报》认为最大问题是街道的马粪污染。而到1920年代,欧洲和美国进入汽车时代,伦敦、巴黎、纽约不但未被马粪淹没,反而将市区平均交通时速由10公里提升到25公里,数百万马车夫失业,上千万人学会驾驶汽车,这当然是巨大的社会进步。
但这种宏观进步的代价,是中间夹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群和个体的进步赶不上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的宏观进步体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霍亨佐伦家族、罗曼诺夫家族等在权力与财富的巨大成功,而许多欧洲人具体而真实的工作与生活陷入困境。成千上万百姓认为:社会体制出了问题,唯有彻底砸烂旧世界、推倒重来,再无他法……1914年,数千万欧洲普罗大众,带着那个时代的焦虑和不安,期盼着混乱与变革。
微软在发布Copilot时,有IT人士幸灾乐祸:10亿打工人被革命。这有些像:做AI的Boss和精英踏上方舟后,欣赏着铺天盖地而来的洪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时代的群体和个人、非AI专业的其他人,将以何种观念与行为应对今后的生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