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上完machine learning课,跟TA一起吃午饭。
TA感慨说:今年的学生比去年厉害了很多!现在学生们问的问题都很高级。
我说:那当然了,简单的问题都直接被GPT解决了,用不着来问你我了。
其实我也发现了,与往年的学生相比,今年的学生优秀了很多!这不是反映在某一位天才学生身上,而是反映
在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上。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们做作业的得分上,更是体现在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的深刻程度上。有些时候,他们课间的提问甚至是充满洞见,启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为了适应这个大语言模型时代,我今年改变了一下教学方式:
一方面,我更加注重启发思想。我把教学重心放在一个算法的起源、动机、数学内核、广泛的应用场景等等,而基本上不太去关注trivial的实现步骤(因为这些GPT已经可以直接提供给学生了)。在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先站在学生的角度,问GPT几个关于本次课的基础问题;再站在我自己的角度,问GPT几个比较启发性的问题;将所有的问题和GPT给的答案整理成一份Q&A,作为reading materials发给学生。我发现,这比我自己做答疑高效得多!在不仅可以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给了向GPT提问的examples,可以鼓舞学生们学习向GPT提问的策略。学会如何Prompt,这将会这个时代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
另一方面,我更看重学生是否理解了,而不是是否答对了。在GPT时代,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不代表我们真正理解了该问题。我鼓励学生们自己evaluate自己的理解程度,而看淡作业的得分。如今,Quiz和exams的得分已不再是可靠的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的metrics了。可谓得失寸心知。不要因为得到正确的答案就以为自己吸收了知识,这只是一种自我麻痹。是否能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泛化到新的问题中;是否能提出全新的、有洞见的问题,从而启发自己获得新的知识。这些才是更加合适的metrics。
虽然我努力更新了我的教学策略,但很难居功说学生的提升是因为我。我只是在努力适应AI时代的教学需求。
学生水平的整体性的提升,90%的功劳要给这个LLM时代,要给各个AI公司提供的各类LLM们。谢谢你们,
GPT,Claude,Llama,文心一言,星火。。。
大模型对这个教育行业的冲击太大了。有段时间,我不断思考,在GPT时代,知识的获取如此容易,知识的门槛如此之低,老师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以前我是替学生改论文(见下文),现在是大语言模型替学生写论文。大语言模型随叫随到,时时在线,从不让学生失望。从这个程度上而言,LLMs比我更称得上好老师。那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
我放弃了一名人类老师的自傲,开始向LLMs学习如何做一个好老师:
1)情绪稳定。
不管多么看起来愚蠢的问题,都理性且不带情绪化的回答;不管多么难的问题,都尽可能提供正确的回答。
2)在时间上满足学生。
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要在。虽然作为一名人类老师,一天只有24小时,很难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时间需求,但我尽力。
3)不断提升自己。
尽量让自己的知识体系足够博大、宽阔、深刻,cover住学生的各种提问范畴,给他们有价值的指引。
哪怕做到以上这些,作为人类老师,似乎也没有GPT那么有优势。
那人类的优势在哪里呢?
想了很久,我意识到,人类老师的最大价值似乎是作为人的存在: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学习、去开拓,陪伴学生学习的过程,热情夸赞学生的进步。在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一些人文关怀;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基于我的微末的个人经历,提供一些主观上的建议(未必正确);在学生做决策犹豫不决的时候,提供一些符合人类直觉的建议(也未必正确)。。。
作为人类老师,我的力量如此有限。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场生命的体验。
我会尽力去鼓励和支持学生们体验他/她们丰富多彩的生命。
【NCC lab小广告】
2024年春季学期,刘泉影老师教的本科生课程《机器学习与生物医学工程应用》,课件和Q&A在git开源(点文末“阅读原文”跳转)
https://github.com/ncclab-sustech/ML-MEA-2024
课程录屏在B站(因有外国留学生,用的是英语教学。讲得不好,还请见谅。希望明年能录一个中文版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544658986/channel/collectiondetail?sid=2684198
泉影
2024.04.09